【新華社電】中共十八大召開,會中報告提出,到二○二○年,大陸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比二○一○年翻一番,這是中共首次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標。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二○一○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人民幣一萬九千一百零九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人民幣五千九百一十九元。中國社科院經濟和金融專家張躍文說,按照統計學規則,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倍增目標應是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倍增目標,雖然還很難確定屆時的絕對數額,但它的實際購買力可以獲得保證。
會中提出,「二○二○年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是根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希望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目標基礎上完成新的要求,所謂「新要求」就包括居民收入倍增。十八大代表宋長瑞表示,提高居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目的和根本目標,倍增計畫非常鼓舞人。未來要實現這個目標,最大挑戰來自經濟下行壓力,需要透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實現。
帶起基層民眾
十八大報告指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係中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報告要求到二○二○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屆時,中國經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將擺脫長期過度依賴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狀況,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擴大內需已經被中共確立為「戰略基點」,報告提出,要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擴大國內市場規模。
因此,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報告還強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此外,要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消息一出,新華社記者採訪民眾反應,住在安徽省和縣的農民張良興說,報告中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這一點讓他印象深刻。三十五歲的縣城郊區農戶張良興讀過職業中專,在附近一家化工企業打工。在生產線上,他常常一站就是幾小時,回到家腰都直不起來。和許多一線普通職工一樣,他每月的收入不到人民幣兩千多元。張良興住在父母留下的老舊平房裡,家當只有簡單幾件必需品,「我買不起商品房,每月收入要首先保證孩子的教育經費。」他說,「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列入小康社會目標,必然會推動底層群體收入的提高,這是我們對未來最大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