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講堂的「三好便當」裡,一定有綠色青菜、豆干、菇類,還有可口下飯的榨菜或蘿蔔乾,且周周變換菜色。圖/佛光山屏東講堂提供
【記者阮愛惠屏東報導】為了鼓勵民眾吃素食,佛光山屏東講堂每周一販售素食便當,不僅菜色多、口味好,最吸引人的莫過於「一個便當只賣三十元」,許多機關團體趨之若鶩,主婦、宅男也搶著下訂,通常還不到周一,訂單數量就超過一千二百個。面對扼腕的向隅者,義工們只能抱歉的說:「下星期請早!」
去年,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上演講—「環保與心保」,為了落實大師「吃素救地球」的理念,響應民間團體發起的「周一無肉日」,屏東講堂住持妙璋法師決定每周一推出素食盒餐─「三好便當」。
為此,佛光會中華總會屏東區六個分會輪班值勤,每周一動員四、五十位義工,分組協助洗米、挑菜、烹煮、裝盒等工作;不過考量到人力問題,目前以一千二百個便當為限,超過這個數量就不再接單。
「一個便當五種菜色,外面至少賣六十元,可是我們為了要推廣素食,只賣三十元,真的便宜又好吃,很多以前從不吃素的人,都很喜歡『三好便當』的菜色,現在每周一都固定來報到。」屏東區督導長張桂錚表示,在都會區裡,三十元大概只買得到一個麵包,但「三好便當」裡一定有綠色青菜、豆干類、菇類以及下飯的榨菜或蘿蔔乾,而且周周變換菜色,因此不只機關團體會「揪團購」,很多家庭主婦也會買給家人吃,甚至有人一口氣訂七個便當,說:「這是我一個禮拜的伙食,放在冰箱,每天解凍一個就有得吃。」
張桂錚強調,「三好便當」訂價低,對義工師姐而言,要如何用有限的成本,烹煮出既好吃又美味的便當,是個大考驗。此外,講堂也會鼓勵參加焰口法會的信眾,改以白米贊普,為「三好便當」省下買米錢。
由於「三好便當」是門「賠本生意」,道場曾經考慮「是否只做到今年年底」,但許多老顧客聽到消息後,拜託法師「可不可以一直做下去」,妙璋法師也只好不惜工本,繼續傳揚「三好便當」的美味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