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金改 重演假改革真掏空

陳淪(北縣新莊/商) |2006.10.17
324觀看次
字級

因陳總統拋出「第二共和」議題,國內政壇又掀波濤,在此同時,台新金控在「二次金改」政策支持下,強行通過遴選彰化銀行財務顧問案,公股和官方迴避的表現,讓人不得不聯想二次金改和第二共和是否彼此呼應,將原本應屬於全體國人的公有行庫資產,私相授受給民間財團,以合法掩護非法虧空全民資產。

根據市場公開資訊,台新金原先的獲利來源消費金融業務,在雙卡效應及大環境不景氣下,大虧超過十億元,企業金融欲獲利也需要一段時間,在體質不佳、經營不善下,竟可盡快納入資產良好體質健全的彰銀,不但可立刻認列每年二十多億元的獲利,而且因彰銀擁有廣大分行網絡和客戶基礎,還可加速開發財富管理業務,這種假改革真掏空的戲碼一再出現,有識之士也只能徒呼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了。

前一陣子因陳總統國務機要費、第一家庭及親信的弊案疑雲,所引發的倒扁旋風,已在國內媒體上煙消雲散,陳總統此時提出「第二共和」這類牛頭不對馬嘴的發言,說穿了不過是「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老戲碼,且會讓人覺得全民正遭受政治陰謀的籠罩,儘管當政者在控制和運作意識形態已如火純青,足以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然而在傳統慣性的驅使下,不少人還是欲罷不能、本能的掉入那種意識形態導向的陷阱,長久以來,執政當局刻意的「避實就虛」和「避重就輕」,可能要遠比政治陰謀的輿論導向還要危險、更可悲。

在台新和彰銀的新聞中,有兩個現象值得進一步關注和思考,一是主管機關、官方公股代表面對外界追問的躲閃的態度,二是一般民眾和投資人面對藉由二次金改之名掏空公家銀行的無能為力。

前者說明官方在一些冠冕堂黃宣傳背後所隱含的真實意圖,後者說明讓人眼花撩亂的技術名詞,削弱了全民對經濟的信心和熱情。

台灣的經濟大環境愈來愈糟,是工商企業、在野陣營、社會大眾,乃至外國盟邦的一致看法,市場的鐘擺雖在秩序與效率之間搖擺,但最終會找到相應的平衡點,政府該做的是,維持一個相對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而不是以第二共和、二次金改為名掏空全民資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