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投書版「冷清班親會 需家長熱情參與」一文,對於班親會的召開,身為一位家長,歷經近十餘次的聚會,提出另一個角度的看法。
我也見過有些班親會,老師照本宣科將課綱念一次而已,短短數十分鐘讓參與家長沒有任何溝通的交集,唯一需要表決只剩班費的繳交金額。
我相信大家都同意,孩子的成長,父母、師長與學生三方要成一個圓,共同攜手才事半功倍。
因為我身在都會區域,家長們都對孩子們的教育大都相當注重,也樂於在時間投注或金額捐助學校的活動。不同於該投書所說的情況,我所見都是家長踴躍參加,十五人以上是常態,特殊才藝班甚至會全體家長出席。
日前才參加過一場私校的班親會,學校全部老師皆將負責科目製成投影片,清楚溝通教學目標,虛心聆聽和整合家長的意見。
無法在班上見到家長的老師,也集中到活動中心,分科分區回答家長問題,遇到新生家長不熟悉流程,也有輔導老師及主管在旁協助,詢問需要和主動溝通部門職掌,並引導至需要的諮詢區域。
筆者認為這不應只有私校做得到,放諸私人企業的簡報何者不是戰戰兢兢,因為那是家長或客戶認識的第一契機。
筆者認為公私學校的差異,固然來自於評鑑的壓力,不可否認公校老師的評鑑制度確實讓人深感無力,也讓好的老師表現難以出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老師對自己工作的熱情及專業的期許。
希望師長與家長共同攜手,使我們的下一代教育有進步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