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上星期五於《人間福報》發表「扭轉航空重北輕南中央地方攜手」一文,建議中央政府做整體考量區域平衡發展,不要把所有的資源集中在北部。
建議當局核准國外廉價航空時,盡可能把航空公司降落地點,平均分布在各航空站,並且給與實質的獎勵。
前天報紙報導,立委也針對此問題在立法院質詢,交通部長毛治國表示,將調整各機場使用規費,訂出差別費率,讓廉價航空改利用其他機場,最快明年就會實施。
毛治國指出,目前有九家廉價航空進駐桃園機場、松山機場一家,另一家進駐高雄小港機場。筆者上網查證,松山機場有兩家南韓廉價航空進駐,分別是德威、易斯達航空,高雄小港機場,上網沒查到有廉價航空進駐,先前宿霧太平洋航空,已改飛桃園機場,不知為何會有誤差?
有些廉價航空為了節省成本,在台灣的辦事處一切從簡,有些甚至沒設立在台辦事處,只委託旅行社代理,若發生問題或緊急事情,可能無法周延處理。
之前,曾經發生旅客早幾個月訂好機票,起飛前不久,航空公司宣布航班取消,旅客權益受損。
消保處曾提醒廉價航空業者,企業網站不要只有英文介面,有些雖然有中文介面,但以簡體字為主,或部分中文、部分英文並列,不利國人閱讀網頁。
希望交通部與消保處,能針對海外廉價航空的辦事處、網頁中文介面和航線取消等,制訂一套處理辦法,因應未來會有更多廉價航空來台出現的問題,有統一標準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