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表示,台灣最大問題就是半盲社會,對自己「直接有利」的才視為有利,「間接有利」的都不太喜歡。他指出,公司成功才有最大利益,公司才會變大,利益變大後,大家分的才會多;「這個道理,擺在國家社會也是一樣。」
最近對於立委的批評極多,立委自肥,捍衛自己的利益,成了全民公敵。但立委往往也代表其選民的利益,為選民服務天經地義;不過,民主政治會有盲點,民意代表做為代表人,必須考量整體國家利益;若以管窺天,只專注自己選民,可能因小失大,覆巢之下無完卵。
近年台幣升值幅度超過韓元,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不滿央行,認為影響台灣出口產業競爭力,並稱台灣若是一家公司,製造成本不斷升高、競爭力走下坡,CEO(執行長)早該被裁員了。
對此,彭淮南反批:「不能只考慮個別產業。」稱出口商都希望台幣貶值,進口商則希望升值,但匯率只有一個價位,不能同時升貶;央行僅在偶發因素,才進場維持匯市秩序。
施振榮、張忠謀都把國家比喻成公司,從企業管理角度來思考,彭淮南則站在更高角度看整體企業。施振榮說,董事表達意見時必須考慮公司的整體利益,而不僅是自己所代表團體的利益,與彭淮南看法不謀而合。張忠謀是值得敬重的企業家,他的匯率看法亦有其理,但他是否只看到自己所代表的產業,而沒有顧及整體國家經貿政策,則有待時間驗證。
施振榮認為,現在民主機制中,有些人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讓台灣變成半盲社會。他憂心,「社會只關注少數人的意見及聲音,對於普世、大多數人及正面的意見漠視,使得少數人的意見影響了大多數人的信心。」
最近歐洲許多國家財政瀕臨破產,需要國際紓困;以德國為主導的歐盟,紓困條件是要當事國實施撙節措施,也就是勒緊皮帶過日子,裁減公務員、看緊退休金及福利支出等。而受紓困國人民紛紛上街頭抗議,說日子過不下去,批評撙節措施,只會讓經濟更加停頓。
英國雖然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但沒有加入歐元區,卻也撐不下去,自行實施撙節措施,同樣引起人民反彈。台灣近來檢討公務員年終慰問金等,其實也是一種撙節,結果惹來軍公教人員許多怨聲。
教育團體認為「軍公教被汙名化」,呼籲政府道歉。也有立委要求,台灣不像希臘社福制度幾近瓦解,台灣仍有十至十五年的緩衝期,為了求好,每一步都得謹慎而行。有立委建議,朝野應盡速調整社會保險制度,軍公教與勞工對立只會造成內耗,朝野應恢復理性。
政府要人民看長遠,留一點給後代。這個道理淺顯,但若現在都過不下去,誰有餘力思及下一代?歐洲人民反撙節就是這個道理。餅就這麼大,能分的當然不多,唯有把餅做大,才是長久之計,所以要擴大內需、強化出口,而非撙節。
「直接有利」的可能是短期的利,「間接有利」的可能是長期的利。政策要看長期,一個月就「有感」的政策,恐怕只是做文章。政府不能被「半盲社會」推著走,更不要成為「半盲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