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師範大學與僑委會合作,首度選派六名應用華語系學生到汶萊實習。實習老師採取「沉浸式教學法」,將華語文融入美術、體育等課程,深深擄獲學生的心。六人都表示,如有機會,還想再到汶萊教書。
參與實習計畫的學生蔡伊嵐說,汶萊學童從幼稚園就得學習馬來文、英文與華文三種語言,另有數學、自然等課程,課業壓力不輸台灣小學生。不過在汶萊老師拋出問題,學生就搶著舉手大喊「老師你一定要聽我說!」讓實習的學生印象深刻。
有一次下課後,一名學生突然走到講台旁,牽起蔡伊嵐的手放到額頭,原本以為學生不舒服,後來才知道,這在當地代表尊敬,學生藉此對老師表達謝意。
應華系學生余姿瑤以馬來西亞僑生身分到師大念書,得知有汶萊實習機會,立刻報名。余姿瑤說,華文教育在汶萊還不普遍,但學生學華文的熱情,寫滿臉龐。
她觀察當地老師,只按教材逐句念過,他們則用自編的華語教材,把課程融入生活情境中。如教到過生日,就在班上舉行生日派對,帶學生唱生日快樂歌;在美術課學生練習製作繪本時,請他們用華文把故事寫在圖畫空白處。
師大表示,未來希望與更多汶萊學校合作,培育具國際能力的華語文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