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參與代間學習(與不同世代的相處)活動後,可以增加「生命意義感」的內涵。生命意義感的提升將表現在個人價值、方向感和充實感等層面。趙孟婕
(2012)
中正大學成教所博士論文
高齡者從事志願服務,能免於高齡學習的限制,在社會參與中重新定位,並再創生涯高峰。賴昭志(2011)
高師大成教所博士論文
高齡者學會「感恩」及「正向回憶」,能感到一定程度幸福感;只要用對方法,老年要擁有幸福快樂並不難。陳貽照(2011)
政大心研所博士論文
高齡者認為老了以後「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則往後存活時間較短、死亡風險較高、基本功能狀態較差、功能退化較早。吳治勳(2009)
台大心研所博士論文
高齡者可以透過活動參與延緩生活機能與體能的退化,而不間斷地參與園藝或家族性活動的影響更加凸顯。蔡宜蓉(2008)
陽明大學公衛所博士論文
高齡者的社會網絡以配偶、兒女為最重要的關係類型(顯示家人的重要);運動休閒(活動參與)對長者來說,代表著社會化、淡化社會階級的差異、挑戰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及成功老化的方式。張俊一(2008)
國體大體研所博士論文
高齡者參與代間學習的動機為:傳承文化使命、喜愛與兒童互動、想了解年輕世代和服務社會。王百合(2008)
高師大成教所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