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鄉土劇在近幾年異軍突起,吸引了廣大的收視觀眾,雖然刻化人性的情節頗能引起共鳴,可是部分脫線的劇情和負面示範也備受批評。
像多年前,有句經典台詞「我若是不爽,我就想要報仇」,我想大家都還記憶猶新,甚至許多小朋友還會「琅琅上口」。
校園霸凌一直是個嚴重的問題,每當學校開母姐會時,家長總會針對體罰與否爭辯一番,而當暴力事件出現時,大家更會同聲譴責。
看看立委打架就登上國際版面;Makiyo踹運將一案,更在媒體各大政論節目與新聞延燒一個多禮拜,我們可以說反暴力是社會一致的價值觀。只是,當各界思考要如何澆熄暴力之火時,闔家觀賞的八點檔卻不斷上演血腥暴力的戲碼。
以近日為例,某部收視率第一的八點檔,竟在兩分鐘的預告內,出現了五次的賞巴掌畫面,透過鏡頭的特寫和剪輯,每次的巴掌都讓人震撼,大人看起來或許過癮,但小孩呢?小孩會怎麼想?會不會覺得打巴掌是個自然的動作?會不會覺得只要不爽,就要賞別人巴掌?
人是善於模仿的動物,大人都會入戲了,單純的小孩看到劇中明星一不高興就賞對方一個巴掌,會不會變成潛意識而投射到實際動作呢?下一代是我們的希望,社會有責任多讓他們接觸正見、正思,我很感激人間衛視和大愛台為混濁的媒體注入一股清流,但整體收視環境若汙染超標,身為主管單位的NCC,應該要有具體的對策才是吧!
吳靜怡(新北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