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裡,先生總傳來很多芝麻綠豆小事,比如他要去探望表哥,到巷口修手表,或是在家看到什麼特別的電視,就簡單寫了數字傳來,「五十二」,意思是叫我打開五十二頻道看節目。我也回「在忙」,或說「駕駛中」……
你來我往的,雖然無法詳盡的談天說地,然而行蹤交代得清楚,彼此都感到安心。
雙城夫妻能因簡訊而保持此等暢通聯絡,真是令人心中充滿感激。許多時候,累得把腦袋和嘴巴同時關起來,只想放空,這無關情分深淺,也無需視之為疏離,就只是配合現代都會生活的某種型態,既樂於全心投入工作,就自己在家庭與事業間找平衡點。
手機的發明,簡訊的便利,無異讓這平衡點簡易尋得了。
回想起自己初為人婦,戰戰兢兢的融入夫家生活,只因媒體工作不規律,打回家的電話千篇難免都是,「對不起,辦公室還在忙……」語帶惶惑,對誰都抱歉,壓力無窮無盡。
如果當年有簡訊這種新科技,婆婆也懂收發的話,我的細胞可能會活得較多。每次握起電話筒,聲音都緊張得發抖,結結巴巴的:「媽,我—我——我今天……」接下來又是同一句:「辦公室在忙……」
絕非敏感,電話那頭的答應「好」,帶著無奈,一種對媳婦無法顧家的無奈,雖然含有體恤的成分,長期下來必然無法釋懷。
演變到最後,只有選擇靜默。
如果當年已有簡訊,就像現在,用指尖輕輕在鏡面滑動幾下,雙方就通到情報,便能減少情緒的猜疑與時間的浪費。
簡訊就是簡單訊息,有些事情,就算傳個五、六則也不見得完整,徒留猜謎的空間。也因此,長話長說,還是寫電子信妥當些。
與心儀的人互動,從紙本、電話、叩機、大哥大到智慧型手機,這些工具,一樣比一樣令人目不暇給。在時光流轉間,感受自己站在時代浪頭上,受益良多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