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作醮、進香、入厝、壽誕、各種喜事等,常見婦女將一支(小)吉或一支春花插戴在頭髮上。過年時拜拜,也會將一支小吉、一支雙春插在年糕上。金門地區的閩南居民至今仍普遍使用、保有傳統的「吉仔花」與「春花」。
吉仔花有「大吉」與「小吉」之分。均為石榴造型,寓意「多子多孫」,並且石榴形同桔子,取「吉」之意。
大吉上的花,寓意「花開富貴」。而小吉使用最為普遍,婚嫁、喜慶、喪事均會用到,因此,許多人稱吉仔花常是指小吉而言。
春花分「雙春」與「單春」
關於大吉的使用:常見結婚當日,新郎母親頭插一對雙春、一對大吉;新娘頭戴一對小吉。待新娘過門,新郎母親將自己頭上的一支雙春、一支大吉摘下,插在媳婦的頭髮上,象徵「頭春尾吉」;即給媳婦「添花」,生子生孫之意。俗話說:「插春,是指明年生查脯孫(閩南語男孩)之意。」
金門地區

使用普遍的小吉製作方法:
1.月眉:使用約15公分長的細銅線1根,如圖纏線金色紙型。(此花型長度均為2.5公分)。
2.葉片:使用約18公分長的細銅線1根。如圖纏線。
3.製作2支。
4~6.石榴:第1片「紅色」紙型纏線後,銅線纏線約17圈,接第2、3片「金色」紙型;銅線纏線約17圈,接第4、5片「紅色」紙型;銅線纏線約17圈,接第6、7片「金色」紙型;銅線纏線約17圈,接第8片「紅色」紙型。
7.以手指彎曲紙型,並綑綁兩邊頂端。
8.加上葉子。
9.加上月眉,即完成金門小吉的花型。
10.花型與牙籤以QQ線綑綁,即完成。(本專欄結束)
王棉幸福刺繡部落格 www.wretch.cc/blog/bless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