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嘴風橫掃台灣,受惠頗多的是原先爬格子的記者。十年前,媒體受港資與電子雙面夾殺而大震盪,掀起拿筆的記者一波出走潮而轉戰四方,作夢都沒想到事業的第二春從轉執麥克風開始。最近電視台陸續開新節目,以前客串當來賓的名嘴還逐一被扶正,繼王丰在中天電視開闢「誰與爭鋒」成績不俗而轉戰年代電視,董智森在TVBS也有專屬頻道後,股市憲哥賴憲政也入主財經節目「現在才知道」,盧燕俐則到中視主持股票財經節目,這現象足已顯示,正牌主播及主持人已不符現今需求而缺貨,平面媒體人熬了多年當配角,終於輪到他們走上正殿。
「新聞哇挖挖」的鄭弘儀可稱元老級變色龍,從中時晚報離職後失業很長一段日子,時來運轉的,因綠色旗幟鮮明而受三立電視台重用主持「大話新聞」,一個人手握兩條線,進帳十分可觀。奇摩曾在三年前舉辦《全台灣最有影響力的政論名嘴?》票選,結果主持人部分由鄭弘儀以過半數的百分之五十四拿下第一,而來賓部分則是由吳國棟以百分之二十八點六奪冠。
鄭弘儀從平面進軍電子的同時,蘋果日報端著重口味新聞菜單捲進台灣,造成平面媒體空前大地震,大成報及民生報相繼應聲倒閉,惹起資深記者一片出走潮,沉寂之時原以為只能吃老本度日,正尋出路之際,萬萬沒想到,有線電視興起,給予自己如此破天荒的劃時代露臉機運。
有線電視問世,基於成本,一棚一機加一位主持人,再擺幾張椅子邀來賓入座,構成節目基本型態,談政治,論社會之餘,影劇八卦由紙本躍上了螢光幕,馬妞主持的節目找上影劇記者呂文婉暢談藝人秘辛,無畏人言而高談闊論,算是記者轉藝人的第一人,而後才由許聖梅跟進,密集曝光,終和呂文婉勢均力敵,與粘嫦鈺,陳玲玲並稱「四大金釵」。
談興大開,無所忌諱,終究會擦槍走火,三不五時要對藝人公開道歉,在法律邊緣徘徊。如此風險,仍挺身前進,記者變名嘴的高收入是原因之一嗎?華視「金榜之路」製作人陳麗瑜說,「對不起,一律一千元台幣通告費,大小牌不拘。」一般政論性節目對媒體人也一視同仁,一集三千元,到綜藝型節目放言高論,或許才有調高到五千元的議價空間。
酬勞有限,數年未漲,「但比起領月薪的過往爬格子歲月,事前稍稍惡補,錄影又備有腳本,動動嘴皮就輕鬆獲利數倍,實在很難不接受這誘惑。」陳麗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