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祖父母節,全台各地二十個火車站有數百名「臨時孫子」,主動為阿公阿嬤提行李,這群年輕義工的貼心舉動,讓許多長輩覺得很窩心,也使冷漠的社會充滿溫情。我們要為這些「臨時孫子」按讚,並希望更多年輕人響應,讓這樣的善行可以長久繼續下去。
今年七月,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率先發起「臨時孫子」活動,號召年輕人到火車站為長輩提行李,由於這個點子很有創意,吸引許多年輕人參加。透過網路臉書的串連,八月二十六日祖父母節這一天,全台許多火車站都有青年學生主動扮演「臨時孫子」,迴響非常熱烈。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台灣社會的隔代教養問題日益嚴重。八月初,老五老基金會舉辦了別出心裁的祖孫夏令營,有二十對祖孫報名,他們同心協力準備餐盒,為台中的獨居老人送餐。在送餐的過程中,許多小孫子學會了如何與長輩相處,也學習如何照顧別人。
在少子化趨勢下,老年人口愈來愈多,老人照護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社區裡有許多獨居老人,他們一旦生病,醫療負擔沈重,也需要專人照料。日前新莊地區發生一對七十多歲老夫妻,先生罹患胃癌,太太腦中風,負責照顧的外籍看護落跑,導致這對老夫妻無人照料,奄奄一息。這樣的個案凸顯了社會的冷漠與疏離,也使得「臨時孫子」的熱情更加令人珍惜。
其實,如果有心助人,集合眾人的力量,不必花費一毛錢,便可以發揮很大力量。今年五月,豪雨重創蘇花公路,花東地區的蔬菜無法運到台北來,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發起一人一菜運動,鼓勵從花東搭火車到台北的旅客一人帶一顆高麗菜,協助農民把農產品運到台北來。對許多乘客而言,這只是舉手之勞,但集合眾人的力量,卻幫了花東農民一個大忙。這樣的創意與「臨時孫子」可謂是異曲同工,讓社會變得更溫暖,值得好好鼓勵。
連日來「臨時孫子」的活動引發許多討論。針對抬行李的活動,有長輩問,「只有今天嗎?明天還有嗎?」這樣一句簡單的問題,反映出許多老人家的確需要協助,如果沒有這些「臨時孫子」幫忙,在各地火車站無障礙設施不足情況下,阿公阿嬤很辛苦。許多年輕義工從這樣的活動中體會到,老人家需要關懷與照顧;可惜的是,這些功課卻是在學校學不到的。其實,在升學之外,更重要的是應讓學生們從生活中學習如何與長輩們相處,畢竟,關懷與照顧祖父母,不應只有在祖父母節這一天。
不論是幫阿公阿嬤提行李、為獨居老人送餐,為花東農民運送高麗菜,這些助人的活動都不必花錢,只要有一顆熱情的心,集合大家的力量,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透過「臨時孫子」的創意,讓我們看見年輕一代的熱情,我們希望有愈多的「臨時孫子」加入類似的公益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情,切盼不要只有一天的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