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樂史《楊太真外傳》記載:「上皇登沉香亭,詔太真妃子,妃子時卯醉未醒,命力士從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豈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這個上皇就是唐明皇,太真即楊貴妃,初為壽王妃,後為女道士,號太真。

想想,風流如唐明皇者,以海棠來形容貴妃,當可窺見海棠不凡的氣質與綽約無可比擬的風姿!實情也是如此,海棠一向被中國人稱為「國艷」。唐代賈耽在《花譜》中則稱她為「花中神仙」。
根據明代《群芳譜》記載:「海棠有四品,皆木本……」所以台灣常見的秋海棠或麗格海棠等草本海棠,都不屬於中國古人所說的海棠。而海棠的四品則是:屬於薔薇科、蘋果屬的「垂絲海棠」和「西府海棠」;以及屬於薔薇科、木瓜屬的「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
《群芳譜》又說:「『貼梗海棠』,叢生,枝做磬口狀,花如胭脂,五出,無香,以其花貼於梗上而名;『垂絲海棠』,樹生,柔枝長帶,花色淺紅,蓋由櫻桃接枝而成,故花梗細長似櫻桃,其瓣叢密而色嬌媚,重英向下,有若小蓮;又有枝梗略堅,花色稍紅者,名『西府海棠』;有生子如木瓜可食者,名『木瓜海棠』。」
海棠究竟有多美艷,《群芳譜》這樣生動的形容:「海棠盛於蜀,而秦中次之。其枝悠然出塵,俯視群芳,有超群絕艷之勢。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約如處子,非若他花冶容不正者可比擬。蓋色之美者唯海棠,視之如淺綠外英英數點,如深胭脂,此詩家所以難為狀也。」
《群芳譜》也說:「(海棠)雖有四品,然俱有色無香。」因此,雖然美到詩人難以形容,但這種有色無香的「國艷」,卻深深引起千百年來,許多國人揮之不去的遺憾!
據說石崇見到海棠時,曾感嘆的說:「若使海棠能香,當鑄金屋以藏」;宋朝彭淵材說他平生有五恨:「一恨鰣魚多骨(刺),二恨金橘(桔)太酸,三恨蓴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
曹雪芹則謂人生四大憾事:「一憾鰣魚鮮美卻多刺,二憾蓴菜為湯味美而性寒,三憾曾鞏能文不能詩,四憾海棠色美而無香」;而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一書中也提及「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無尾」,以此為三大恨事。
海棠真的無香嗎?這恐怕有點誤解了!
根據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嘉州海棠,色香並勝。」而南唐徐鍇《方輿記》也說:「海棠,嘉州出者香」;郎瑛撰《七修類稿》卷四十四《事物類‧香海棠》說:「…予嘗見《草木子》云:海棠唯昌州者香,故號昌為海棠香國。州治前有香霏閣。」
可見,並不是所有的海棠都沒有香味。而且,海棠縱使無香又如何?大家的批評,逼得放翁為此作詩抱不平:「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氣可壓千林。譏彈更到無香處,常恨人言太刻深。」(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