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冠鈞
上天唯一給人們最公平的一件事就是死亡,每個人都逃不過,只是遲早罷了。當我們生命到了盡頭,都希望自己是安詳的離開,但事實並非如此,不幸地,有些人並不安詳,這時候便需要禮儀師的幫忙。
當我看完《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後,發現其實這部電影要闡述的並不全然是死亡的黑暗。從一開始主角對這分工作的排斥與反感,使他很難走出對死亡的負面看法,對於死亡這件事始終難以接受。生與死,如何讓二者完美呈現,在這部電影裡說得很完整。
電影中充斥著死亡,乍看之下,完全感受不出對生命有何正面的思維,但影片的最末段,主角在處理自己父親的大體時,發現一顆白石,這顆由父親送給他的石頭再移交給自己的妻子,當他緊握著妻子的手,放在妻子懷孕的腹部時,便是代表一種傳承。
面對自己的父親去世,再把紀念物傳承給下一代,正是生生不息的想法,這部電影將生與死完美地結合,讓人看完這部影片,能對生死有進一步省思。
片中禮儀師整理大體時,一絲不苟的行為,讓人充分感受到禮儀師對生命的尊重,面對躺在那裡是冰冷的大體時,他先是用溫暖的雙手緊握住死者僵硬的雙手,才開始整肅大體的服裝儀容,他的每個動作都不馬虎隨便,因為他看見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過程。
片中的他,身為一個樂師,理當與禮儀師的行業無關,但本片將生死和音樂藝術巧妙地融合,使人體會到生命中的每一段旅程,都是充滿著愛與莊嚴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