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十六歲的黑人高中生,喜歡打籃球或籃球打得好不怎麼稀奇,喜歡和同伴看棒球賽、唱饒舌歌也很正常;但是如果他醉心寫作又喜歡大量閱讀的話,倒是會令同學們覺得怪怪的。
平時和同學嘻皮笑臉的傑莫,常在筆記本上寫著自己的想法,可是他不願意被同學看到,也不願意在班上表現突出,那種不被了解的心情是異常寂寞的;直到他遇見了威廉。
故事由傑莫和同伴打賭,溜進被大家視為神祕人物的威廉住家探險,被發現行蹤時,緊張的將書包遺落開始。拿回書包後的傑莫,發現自己寫作的筆記本內,出現了大量被閱讀且批改的筆跡;寂寞的孩子遇見了享譽文壇卻個性孤僻的作家,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卻改變了彼此的一生。
傑莫在籃球場上優異出眾的表現,使得他有機會進入另一所貴族學校,過一個全新的求學生活,他一面在球場奔馳得到團隊認同,一面徜徉在偉大心靈與思想學習中。敏銳的傑莫覺察到自己,除了籃球外,更熱愛寫作,他開始產生新舊生活與自我能力上的調整,與心靈的自我對話。傑莫是幸運的,因為他有機會真正敞開心靈接受自己、認識自己、檢視自己,從外在激勵物的影響中,尋覓出他的選擇及自我勝任感。
心理學家通常會就內外兩方面來描述動機,內在動機激勵物來自我們的內心:我們做某些事是因為我們喜歡做它;外來激勵物來自外在環境:我們做某件事情是因為別人的獎勵或威脅;大部分時候我們的行動,都是基於內在原因與外在原因兩者的結合。
導演並未遺漏贏得普立茲獎後卻神祕失蹤的作家,年長的威廉孤獨的與世隔絕,他一生只出一本書,他不願談論自己,都成了影片中讓人想一探究竟的媒介。理性情緒療法的創始者艾理斯(Ellis)曾說:「人不是受事情的困擾,而是受到他們對這些事情看法的困擾。」剛好為這部分做了注解。黑人少年傑莫用他的青春年少在球場、知識、朋友間抉擇,而長者威廉則必須決定是繼續封閉情緒傷口或重見天日。
影片的最後,我們看到威廉給傑莫的信中寫道:「我想告訴你,我知道你終有一天會實現你的夢想,但我未曾想到自己會再度夢想成真。」少年讓長者重新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長者則引導少年要更自在的面對未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