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慕牛力大,牛食草為糧;
若慕豬體肥,豬食糟與糠。
請觀牛與豬,不因食肉強;
若慕肉味美,何不自割嘗。
自割知痛苦,割他意揚揚;
世無食肉者,屠門不開張。
———狄葆賢詩書法/葉恭綽
非報系
若慕牛力大,牛食草為糧;
若慕豬體肥,豬食糟與糠。
請觀牛與豬,不因食肉強;
若慕肉味美,何不自割嘗。
自割知痛苦,割他意揚揚;
世無食肉者,屠門不開張。
———狄葆賢詩
《護生畫集》的賞析,進入第三集。前兩集的圖文是弘一法師與他的學生豐子愷合作繪製的。第三集出版時,弘一法師已圓寂,豐子愷先生恭請書法大師葉恭綽先生執筆。葉先生與弘一大師的書法筆趣大不相同。
豐子愷所繪的這幅農村婦女擠牛乳圖,配上魯迅的「吃的是草,擠的是乳」的畫題,以及清末民初擅長詩文、書畫並對傳播書、畫、碑、帖藝術有重大貢獻,且專研佛學的名人狄葆賢(一八七三~一九二一)收錄在《護生詩抄》中的護生詩;再加上書法大家葉恭綽(一八八一年~一九六八年,詞學家、書畫家、鑑賞家,著有《遐庵詩稿》、《遐庵談藝錄》等,葉公超為其侄子)的題詞,可謂集詩、畫、書法藝術於一畫中,值得賞玩。
此圖文主要是為動物請命,希望人們不食肉,少殺生。
世上許多草食動物,如牛,飲食非常簡單,牠們不食肉,只吃草,看牠們反覆咀嚼,不但嚼得草根香,草裡豐富的營養,如植化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等,令牠們身強力壯,身形、力氣及耐力均勝過人類。
人類最常吃的豬,被餵以飼料和糟糠,牠們不吃肉,卻長得快,長得肥,可見糟糠的營養不輸肉。
人們殺豬宰牛,貪求營養又美味的肉食;狄葆賢在詩中氣憤地說:「若慕肉味美,何不自割嘗。」割肉自嘗,那多痛啊!當然萬萬不可行;既然知道割肉是痛苦萬分的事,怎忍心割牠們的肉來吃呢?
狄葆賢說:「世無食肉者,屠門不開張。」這也是難事一樁,在不容易放下口腹之欲,非吃肉不可時,對餵養人們肉身的有情眾生,應心存尊敬和感恩之心,因為人們奪其父母或子女來入菜,造成有情眾生妻離子散、骨肉分離,故為生存而食肉時,適量即可,絕不浪費,這也是一種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