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郝龍斌籲請政府用正面、積極態度,處理前總統陳水扁保外就醫問題;他認為這麼做,可以回應綠營支持者的感情期待,緩解台灣藍綠對立,撫平社會傷痕。進而可望促進社會團結,全力為國家拚經濟。
郝市長瞻矚高尚,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另一個巴掌,得看民進黨有何緩解藍綠對立的動作,相互應和才能成局。
台灣藍綠對立,起於李登輝執政時期,集大成於陳水扁執政之後;陳水扁的太平洋沒有加蓋,喜歡大陸的人,可以游泳回去的說法,傷了許多人的感情。
這些人包括國共內戰時期第一、二代成員,他們喋血金馬外島、台海的天空和大海,有的連遺骨都無處可尋;結果卻是:兩代人用生命保衛的台灣人,得免遭中共文革之害後,竟轉頭斥喝他們去跳沒加蓋的太平洋。
藍營基本面較寬容,並未器小量窄,馬英九為二二八事件一再道歉;藍營裡有若干學者就指出,現在的二二八史述失實,馬英九不應政治霸凌歷史。但國民黨執政下,全然不理會這種聲音,馬英九照樣道歉,二二八外省籍死傷者拿不到任何賠償,想出版不同觀點的研究著作,一毛錢補助也拿不到。
追溯往事,就是要說明每個社群、族群都可能有傷痕待撫平;馬英九以少數社群背景能贏得多數台灣人支持,兩度當選總統,必然感念在心,立志調和社會對立,以報答各方盛情。可是他的壓制藍營迎合綠營作為,像一個巴掌揮打空氣,幾無回響。
如今,郝龍斌呼籲通過一定程序,讓陳水扁保外就醫,藍營支持者會問:「難道大官貪汙,只要硬拗,就能拗過?」如果民進黨那麼多呼喚釋扁的人,只求民粹施壓,找美國人來罵自己政府,對藍營的善意巴掌全無鼓勵與回應,藍營中人如何吞忍?社會照樣流竄不平之氣,何來緩解對立之機。
所以一個巴掌拍不響,藍綠相互、綠藍互相,兩個巴掌一起拍,才有台灣團結之日。
林松青(新北市/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