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郝龍斌要把國中小學生的降低蛀牙率與近視率,當成校長考績指標之一,引發外界批評,有人認為政策草率,有人批評市長管太多。
面對愈來愈多學生都有近視、蛀牙,郝市長要求學校重視,每年追蹤新生視力、蛀牙率,作為校長治學績效的做法,筆者認為積極的作為,值得肯定,城市政府願意為兒童健康把關,絕非壞事,何妨由教育當局持續推動呢?
降低蛀牙率與近視率,家長與學校當然負有教導的責任,家長不能卸責,學生自己則應負最大責任,學校也應扮演積極角色,採取各種配合措施。
例如研擬全校視力保健措施、訂定校內視力保健指標、視力不良學生健康輔導、建立健康運動習慣、改善教室照明等。至於有效的降低蛀牙率,可以透過口腔保健教育,舉辦有趣的競賽、鼓勵學童重視口腔保健、成立潔牙小天使、教導學生正確的潔牙方式等。
這些做法由市政府宣示執行,列入校長績效後,全體師生貫徹落實,效果絕對比毫無評比來得好。
過去幾年,各國面對日益嚴重的兒童肥胖,紛紛推動「讓碳酸飲料遠離校園」的政策,除了法國、美國、紐西蘭之外,南韓首爾市也宣布,各級學校全面禁售碳酸飲料,城市政府本可置身事外,不必淌渾水,為的就是要展現為孩子健康把關的決心。
而且,透過列入校長考績,是採正面加分,沒有懲處,只要維持一定標準,可以給予獎勵並列入治學績效,不良率增加不會有所懲處,就可以減少政策執行的反彈。何妨先推行,由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總比甚麼都不做來得好,各界不要先入為主反對。
降低蛀牙率與近視率當成校長考績指標,一定會增加校長的壓力,但校長本來就肩負學校設備改善、學習環境風氣建立,以及學生習慣的養成教育,未來勢必加強老師、家長和學生的互動、督促與教導。
將降低蛀牙率與近視率當成校長考績指標,如果真能改善近視與蛀牙的問題,誰曰不可?
蓮心(花蓮縣/幼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