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三、四年級生可能都是吃母乳長大的。早期婦女公開哺餵嬰兒,鮮有人以不雅或情色眼光視之,沒想到故宮博物院竟有員工以「不雅」為由,公開驅趕正在哺乳的婦女。台北市衛生局調查後,裁定依「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開罰。
早年物質不充裕,除了富裕人家買得起奶粉外,多數嬰兒都是吃母奶長大的,為讓產婦有充裕的奶水,坐月子要吃麻油雞酒;若窮沒雞可殺,也要煮蛋酒。多數要上山採茶、下田耕種的農婦,也得抽空趕回家餵奶,否則嗷嗷待哺的嬰兒定哭鬧不停。
以畫《阿三哥與大嬸婆》出名的漫畫家劉興欽,就曾風趣地說,他念小學時,還吃過年輕農婦的奶,他是喝「天乳」長大的,因此至今身體特別強壯。
怎麼說呢?劉興欽童年在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長大,當地有句諺語「有妹莫嫁大山背,上崎石頭睹嘴,下崎石頭砸背,食番薯傍豬菜。」意指相當窮困,農婦要上山採茶、撿柴,不少剛坐完月子的農婦有脹奶之苦,在山上工作時,為解脹奶之苦,會叫小孩子去「吸奶」,劉興欽就常去吸。
以目前社會規範、法律,農婦脹奶叫小孩去吸,或許觸法,但以當年民情與社會環境,卻一點也不情色。
婦女公開掏出乳房哺乳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是最美、最慈祥的母愛畫面;早期很多農婦也是「天乳」,不束胸的。
嬰兒吃母奶扺抗力較強、較健康,也有助親子關係,連衛生單位也鼓勵婦女多餵母奶,因此除了政府在公共場所應依法設立哺乳室,社會大眾對穿著哺乳衣、在公開場所哺乳的婦女也應多一份尊重才對。
何來美(苗栗縣/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