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李明博前往韓日均稱擁有主權的獨島(日本稱竹島)視察,停留七十分鐘,成為首位登島的南韓元首,藉此確認對該島的主權。引起日本激烈反應,召回駐韓大使,並召見南韓駐日大使,兩國外交陷入低點。
日本政府準備針對竹島主權問題,向國際法庭提告,尋求以和平方式解決。但如果要在國際法庭解決紛爭,必須南韓政府同意。日本曾兩度向國際法庭提告,但都被拒絕,若採取新的措施,南韓必強烈反彈。
李明博為何選擇此時登島,推其原因一是日本上周發表「防衛白皮書」,明述竹島為日本領土,南韓政府必須有所表態。二是,十五日是南韓一九四五年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光復節,民調支持率不到兩成的李明博此時登島,對外宣示主權、對內意圖凝聚向心力。
近來東亞各國競相以「對外製造領土主權衝突」來轉移「國內政治」的焦點。不論是中日的釣魚台衝突,日韓的獨島爭議。李明博任期只剩一年,本以為能功成身退;不料胞兄李相得涉嫌收賄遭捕,兩位政治親信也涉貪汙入獄,讓李明博陷入貪腐泥沼,卸任後可能被清算。
南韓歷任總統都堅持擁有獨島主權,但考慮到韓日關係,並沒有登上獨島。李明博勇於突破,敢於以此拉抬民意支持度,也是仰仗國家實力做後盾。南韓近期躋身「二十——五十俱樂部」,躍升全球第七個已開發國家,不再是「昔日吳下阿蒙」,不再人微言輕,當然可以採高姿態。
南韓媒體指出,這是「以行動代替外交」,警告對歷史懸案執迷不悟的日本。媒體的強硬談話,也顯示出韓國國民自信心的表徵。相對地,日本國土交通大臣羽田雄一郎向媒體表示,十五日將以個人身分參拜靖國神社;拿歷史的錯誤之舉來護身,以此壯大今日的色厲內荏,既顯得量小器狹,也證實執迷不悟。
但若說日本色厲內荏,也未必是事實。日本近年一直擴張軍備,在美國的「圍堵中國」政策下,已成為僅次於美軍的海上軍事大國。日本實際擁有軍隊,只不過名目仍是自衛隊;日本曾表示,在技術、財政上,發展核武沒有困難。美國國防專家也坦承,只要日本下定決心,就完全有能力製造核武。
日本與俄國對北方四島(俄國稱南千島群島)也有主權爭議,俄國總理麥維德夫七月登島視察,何嘗不是「以行動代替外交」。在南海方面,菲律賓、越南動作頻頻,中國則直接設置行政區,也是以行動代替外交。
日本與台灣、大陸對釣魚台群島的主權爭議,牽涉更廣、更錯綜複雜。台灣謹小慎微,海軍演習也不越雷池一步。雖然兩岸都有人呼籲聯手「保釣」,但台北與北京都沒有表態。儘管大陸漁政船近來幾度靠近釣魚台,強調是在「中國管轄海域」展開休漁期間的護漁巡航工作,但沒有更進一步強硬動作。
比起南韓,中國大陸無疑更是經濟大國、軍事大國,但唯其大,所以動見觀瞻,在美國虎視眈眈下,不會輕易掀出底牌。台灣正是「幾大之間難為小」,卻仍居於關鍵地位,以小搏大,政府要以智慧多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