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驗 熟年的才情新概念

阮愛惠 |2012.08.12
135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阮愛惠專題報導】日本與美國都比我國更早面臨高齡化社會之衝擊。為了活化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人力資源,日本早就成立「銀髮人才資源中心」,運用現有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空間的方式,結合民間資源於各地設置「中高齡與高齡者人才運用中心」,提供各項就業服務、職業訓練服務,與退休準備規畫的諮詢服務等;美國也有「老人社區服務就業計畫」,針對五十五歲及以上的失業低收入者及就業前景不良者,協助參與以部分工時工作機會為主的社區服務工作,促使這些人在經濟上能自給自足,無須依賴政府的社會福利資源。

日本知名的長青作家曾野綾子女士,豐富的著作中有一部分是在倡導銀髮族生活美學。因為在超高齡社會的日本,老人日多,卻沒人敢批評老人,導致出現許多製造社會問題的暴走老人。老人錯用他們的活力,或者完全不想動用活力,因而造成整個社會的負擔。一九三一年出生的曾野綾子,以高成就和高知名度的影響力和年過八十的充份資格,站出來大聲斥責活得沒有樣子的同世代老人。

曾野綾子最新的著作《熟年的才情》中指出:年長,與年輕一樣,只是一種狀態而已。既非善也非惡;既不是什麼大不了的資格,也不是值得誇耀的功績。昔日(戰時)的老人,具備了因老年所積蓄的才情與覺醒等綜合智慧,但今日的老人,因生活在不用煩惱基本生存問題的時代,因而削弱了老年力。

她並指出,年老的根本是「自立」與「自律」,無論年紀多大,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優雅」。而「自立」必須從經濟開始。回顧往昔,人一直工作到去世是理所當然的,雖然現代人的腰力和腳力不如農業時代的硬朗,但他們對就業仍有所期待,只是比較傾向不受時間限制的兼職和打工罷了。她贊成人一直到往生以前,無論在勞動、遊玩、學習等各方面,都應維持平衡持續地做下去,不只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工作,也能代替生病、衰弱的人從事勞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