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這幾年,台灣中高齡發展出事業第二春的不在少數。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王俊秀表示,以德國為例,近年就有許多中高齡者紛紛投入職場,但最大目的不在於營利賺錢,而是分享自己過去累積下來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
「創意沒有年齡之分,多年累積的經驗更是寶貴。」王俊秀表示,很多人以為創意或創造力是年輕人專屬的產物,事實上中高齡民眾也可以激發有別於年輕人的另類創意與活力。像是德國政府就很鼓勵中高齡民眾投入社會各領域當義工,將中高齡者的「職場專業」轉換成「公益志業」,把他們多年所累積的經驗繼續傳承下去,成為年輕世代的「人生導師」。
對於經濟無後顧之憂的銀髮族來說,投入社會公益可以讓他們更有成就感。但對於肩負經濟壓力的中高齡民眾而言,則往往為了家庭而必須再度投入職場;此時就需要政府幫助他們開拓就業市場。王俊秀建議,政府可以提供中高齡就業平台,幫助他們尋覓適合的職場,以社區營造等第三部門產業為例,他們就很需要中高齡者來分享他們 「過來人」的經驗,讓社造之路可以走得更好。
「不要因為年紀大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只要發揮得宜,一樣能走出一片天。」王俊秀表示,透過腦力、創意與人生經驗的分享,不但可以讓中高齡者獲得滿足感,也能讓他們人生下半場過得更有意義、多采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