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168艦隊指揮官張鳳強少將,上月在我國與日本間的海域實施「戰術總驗收」模擬對抗操演場合時。
為了驗證遠海機動戰略構想可行性,更動部分演訓內容,將艦隊駛出我國防空識別區(ADIZ)範圍,接近日本與那國島,但仍在公海上,未駛進日本領海,遭日本的反潛巡邏機跟蹤,事後並引發日方向我國政府表達關切。
國防部與海軍司令部不僅對張鳳強以違反操演紀律為由,記大過一次,改調為無實權的委員閒差,並交付軍事檢察官調查。
由於由政府透過軍方媒體管道,主動發布訊息,且適逢三軍統帥馬英九總統在「中日和約」簽署滿六十周年、發表東海和平倡議前夕,引發外界質疑,政府高層刻意打孩子給外人看的輿論軒然大波。
軍艦是浮動國土,公海並不屬任何一國,因此各國對特定爭議海域宣示國家主權或凸顯影響力最實際的方式,就是派遣海軍艦艇持續實施「無害通過」、甚至以實兵操演等方式「展示國旗」,這是海軍作為政策工具,在傳統外交暨國際關係理論裡扮演的重要功能。
政府和軍方高層,對國際海洋法基本常識與海權觀念的貧乏程度,令人搖頭。
從執行面看,張鳳強率領的艦隊駛出防空識別區前,曾多次定時循戰情網路,向高司回報艦隊位置。
當時國防部、海軍司令部、操演統裁部,艦隊指揮部卻未即刻依權責下令操演艦隊返航。直到操演結束一星期後,國防部才下令追究海軍和操演支隊的責任要求辦人。
政府與國防部如此過度自我節制,只會讓他國(尤其是日本),誤判我國在維護釣魚台列嶼主權宣示的立場軟弱消極,只求息事寧人。
鼓勵日本軟土深掘得寸進尺的劣根性,對我國在南海或東海之領土與領海主權糾紛中主張的國家利益,造成更大傷害,自曝其短。
正怡(台中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