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台灣近年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面臨的困境是人力與素質不足。國內多所大學開設文創系所,還有育成中心培訓文創人才,但緩不濟急。現在發展中的文創就需要人才,沒有足夠的人才,文創產業無法形成一定的經濟規模。
非池中藝術網藝術總監張馨之表示,許多人有興趣從事文創產業,非池中用網路作為藝文整合行銷平台,以藝術文化、視覺藝術為主,非常需要行銷人才,但目前跨領域人才少,例如學行銷管理的人不懂藝術,無法做藝術行政管理工作,而只懂藝術的人又無法投入行政管理。
產學合作 建立橫向關係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產、官、學、訓界共同努力的目標。學界與企業可建立橫向互動關係,形成人才養成機制,而藝術人才受教育時,也應該學習產業知識,並累積實作經驗。張馨之指出,業界提供產學合作,是培育人才很好的方式;非池中和台北教育大學藝術造景設計系建教合作,就讓藝術學生也懂得行銷及開發市場。
張馨之指出,非池中設置教育訓練,也制定實習制度,希望在實習生的養成制度中發現人才。實習制度三個月一期,一期錄取三位實習生,已培訓十多人。張馨之透露,會先由履歷篩選,再經面試;主管會給實習生心理建設,告訴他們基本行政工作瑣碎,讓他們務實,不要有太高的憧憬。
實習生大多能適應,不論是參與行銷企畫,或是有美術背景、加入美工設計的實習者,都能加緊學習技能;當然也有實習生一周後無法適應而離開。張馨之表示,公司目前有十五位員工,其中四位由實習生轉正式員工,他們都在職場邊學邊做,從錯誤中學習正確的做事方法。
從實習生中找員工,張馨之訓練出極佳的直覺,她表示,可以適應快速養成環境、做事情有效率及有創造力者,是業界最需要的人才,她發現符合特質的實習生會優先錄用。
先有原創 才有文創產業
張馨之以從事藝術教育五年的經驗表示,因應網路快速進步,很多載具都可上網,快速傳遞訊息,一般上課形式只能面對十或二十個學生,但透過網路教學,有數百、數千、數萬人可接收訊息,網路行銷在藝術推廣環節十分重要。
張馨之說:「一個平台要先有原創品,才能進一步談產業或文創。」張馨之強調,原創和文創是一體兩面,要同時進行;平台將藝術創作、藝術行政、藝術媒體、藝術行銷做整合,將作品推向市場,原創變文創,才有辦法形成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