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人間 -- 行走的人形

文與圖/吳俞萱 |2012.08.01
1432觀看次
字級

肉體是記憶的刑場。任何精神的殺戮,都將在其上,永久地顯影。肉體也是真實的獵人,即使它對真實一無所知,卻沒有一點蒙混地,獵捕了真實。

我在自己的身體內部,復刻了兩座肉體。我時常想起它們,鎖住力量的樣子。一座是羅丹的雕塑《青銅時代》那個少年,仰起頭、挺直腰桿、眼神逐漸轉亮、手肘向外撐開、腳尖正要離地,蓄積了驚人的能量,即將躍入廣闊的世界……

羅丹用一名少年的姿態來體現一個時代的精神,那是蒼茫太初、人類第一次的心靈震撼,也是史前渾噩時代轉到開化後第一次的理性覺醒。每當我穿越了自己的皮膚,與外物接應之際,我就會想像自己是《青銅時代》,正在鍛鍊感覺,結合經驗與智識,往深處去,永遠在心靈的沉潛之中,保持清明與熱情。

而困頓的時候,我會想起另一座肉體,那是我走在布拉格的街道上,偶然見到的雕像。一個綠意盎然的公園,從地面一路攀升至高聳山坡的石階上,交錯散落著無數個行走的人形。他們出自同一個模型:面容憔悴,光裸著枯瘦的身體,雙手微微款擺,彷彿從階梯的最上方,步行而下。唯一不同的是,階梯愈上層的人形,愈是破碎的斷裂殘骸;只有站立在平地上的那一個,全身完整。

這一列人像,如同一個人破裂而後整全的過程,也可以說是穿戴同一張臉孔的群體,各自承擔著復原速度不一的傷口,朝向同一個目標前進。雕像旁立了一個素樸的石碑,說明這個人形的作品,是獻給那些受到極權主義迫害的人們,包含死去的受難者,以及存活下來卻仍然活在陰影之中的無數心靈。

既呈現個體的險境,也展露集體的命運,這座凋敗的肉體,儘管步履艱難,卻堅毅地拖著皮囊,把所有力量聚集在筋骨突結處,持續生存之鬥爭。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下定決心的方式,有自己活過每一刻的方式,無論那是抗拒的姿勢,或是聽從的姿勢。當我想到布拉格的這座雕像,便無法不去揣想,受難的心靈,究竟要走多麼遙遠的路,才能走向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