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二○○一年五月,趙強年背起了相機與背包,獨自一人搭機前往大陸古都西安,從最艱難的大西北挑戰起。他回憶,當時下飛機入境已是午夜時分,偌大咸陽國際機場只剩他一人無人接應,就在一籌莫展之際,居然來了輛往市區計程車,讓他得以順利入住飯店,「冥冥中,我感覺是有神助的!」
回憶拍攝大陸各地教堂時,趙強年坦言:「辛苦曲折的過程,真的不足為外人道。」他說,大陸許多地區教堂位於荒郊野外,像是首站選擇西安市的「天主教聖方濟主教座堂」,得轉搭公車、三輪車再徒步,終於在漫天沙塵暴中找到旅程中的第一座教堂;而從山西前往內蒙古呼和浩特,因巴士空調故障,車窗又無法開啟,不巧又遇上「老菸槍」乘客,八個小時的車程只好在吸二手菸中度過。
「每天出現的難題不同,尤其從絲路到新疆、青海的路上,三餐都得在火車上解決,看著沿路旅客上上下下,唯獨自己搭完全程。」趙強年說,印象深刻的還有一次從山東的青島搭車至南京,悶熱的車廂不但「人山人海」,連通道和廁所都塞滿了旅客,可說是寸步難行,「十多個小時無法上廁所,更滴水未沾,只有忍耐、再忍耐。」
專書介紹教堂 建築風格多樣
從西北轉西南,再從華南、華中、華北到東北,趙強年在二○一○年時,終於完成探訪中國一千多座天主教堂、基督教堂與東正教堂的漫長旅程,前後歷經十載。
趙強年從中選出最具特色的二百五十一座教堂,包括:台灣教堂八十五座、大陸教堂一百六十六座,搭配照片與文字資料,並採中文繁、簡體與英文對照,隔年出版《耶穌在中國─中國教堂之美》。
這本堪稱是第一本介紹台灣與中國教堂的專書,介紹了兩岸世界級的宏偉大教堂,包括:罕見中國塔樓式建築的「貴陽市天主堂」、被翠綠蔓草覆蓋的重慶市「天主教若瑟堂」、西藏自治區唯一的「鹽井天主堂」、東正教在遠東地區最大的黑龍江省「聖索菲亞教堂」、德國建築師畢婁哈設計的「青島天主堂」,以及深具古典園林感的「蘇州天主堂」等,各地的教堂巧妙融入在地特色,風格十分多樣化。
趙強年說,「聖堂」是設有羅馬天主教宗座位的教堂,直屬天主教廷梵諦岡管理,是受到特別祝福的教堂,書中收錄有亞洲三大聖堂,有大陸的「上海佘山天主堂」、台灣的「高雄市玫瑰聖母堂」和「屏東萬金聖母聖殿」,其中萬金聖母聖殿建於一八六三年,今年邁向建堂一百五十周年慶,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珍貴的天主堂。
連結天國橋梁 見證信仰虔誠
「書中不僅呈現教堂之美,更見證了人們對信仰的虔誠。」趙強年說,教堂在沿海城市不足為奇,但青海省西寧市的教堂則位在海拔三千公尺,佇立在冰天雪地中。
而新疆省庫爾勒市雖然人口多,卻是伊斯蘭教城市,當地只有一座位在偏僻地區的基督教堂,建築以簡單紅磚堆砌,屋頂以木幹掩蓋,再鋪上塑膠布,只能從外觀屋頂的十字架,方可辨識這是間教堂。
「教堂不分大小,氣勢雄偉教堂內,可體驗主耶穌的莊嚴神聖;而在偏遠簡陋教堂內,則可體驗傳教士的毅力與執著,各有不同心靈風光。」趙強年表示,對教徒而言,教堂是連結塵世與天國的橋梁,建築則見證宗教文化的變遷與藝術發展,提供了世人「因信稱義」的聖殿。
費時十年跑遍兩岸教堂,又花了大半退休金出版專書,友人常笑稱趙強年是「現代愚公」。趙強年說,有能力付出是有福的,而這一切只為能讓更多人見證基督與教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