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天主堂」是罕見的中國塔樓式教堂建築。圖/趙強年提供 非報系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對的事,做就對了!」在教育界服務大半輩子,自台中豐南國中訓導主任一職退休的趙強年,告別教職後展開追尋教堂之旅,他用十年時間走訪中國、台灣一千多座教堂,並結集出版《耶穌在中國─中國教堂之美》一書。他說,走遍大江南北記錄教堂,對體力與意志力都是考驗,一路支持他的力量,正是堅定的「信仰」。
現年六十五歲的趙強年,父母、兒女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但他卻遲至五十二歲才進入「豐原行道會」教堂,成為「慕道友」,而後受洗成為基督徒;五十五歲,他從學校退休後,他跟著教友到中東各國旅遊,參訪聖地耶路撒冷,也造訪耶穌住過的拿撒勒、加利利海、橄欖山等地,且逢教堂就進入參觀,回國後開始為台灣各地教堂拍照、記錄。
「有人是『逢廟就拜』,我則是『逢教堂就拍照』。」趙強年說,他原本只是參訪記錄台灣的教堂,過程中不但了解這些建築的歷史,也領受上帝「愛人如己」的精神,更感受宗教與文化的心靈結合。有一天他突發奇想,以「放大格局」的概念,走訪中國教堂,讓許多內陸的各式教堂,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目前,他正著手進行整理之前拍攝日、韓等國教堂,更計畫赴東南歐記錄西方教堂,再接再厲出版《世界教堂之美》一書,「雖然現在體力不如從前,就算更苦、再累,我仍要勇往直前、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