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也能有永續的「世大運遺產」嗎?

黃立維(台北市/環境品質研究員) |2012.07.27
1309觀看次
字級

倫敦奧運開幕在即,即將於二○一七年承辦世大運的台北市政府,業已組考察團至當地觀摩,近日更因市議員質詢赴當地考察,卻未進入會場看開幕式,只看電視轉播,引起軒然大波。

我認為,親臨現場最重要的目的,在於考察承辦城市就國際綜合性運動盛會規畫的軟硬體設施、動線與安全規畫等,更重要是觀摩倫敦標榜的奧運遺產之規畫。

倫敦奧運提出的奧運遺產總體計畫周延之處,不僅在於奧運會後,將原有場館改造以符合當地居民使用,而且是自中選起至今,長達七年的籌建過程中,倫奧籌委會在各種細節,皆遵循永續發展的原則。

例如奧運公園內的八棟場館,均採英國綠建築標章之標準興建,率先成為首個獲得英國標準協會永續活動管理標準BS 8901認證的國際奧運活動,利用場址周邊的利河水道運送資材,以減少運輸產生的碳排放。

遵循英國永續家園規範的標準興建選手村,以不破壞原有生態的方式移出棲息於選定廠址上的生物,邀請環保團體持續監督等。

即將於二○一七年承辦世大運的台北市,迄今可取得之公開資訊不足,而現行規畫的七十座競賽場館中,尚有六座待新建,其中包含自招標起即風波不斷的台北大巨蛋。

連同目前也極具爭議的林口選手村基地,如何規畫這些新建物,符合國際賽事標準又能於賽後順利轉為公眾使用,減低閒置率,符合國人對場館設施現地環境友善之高度期待,考驗著台北市政府的視野高度與總體規畫能力。

台北市如能成功辦理規模層級僅次奧運的世大運,在體育、文化交流之餘,提出更高的環境永續願景,分階段出版永續報告,並嘗試採用永續活動管理標準。

賽事結束後妥善轉化設施供民眾使用,不致淪為蚊子館,不僅可供社會檢視,亦可以永續、環保的作為,提升台灣的形象,並藉此喚醒公眾意識,讓台灣邁向更永續的未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