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入世一念之轉 李蕭錕以畫說禪

郭書宏 |2012.07.23
4078觀看次
字級
李蕭錕畫作〈小沙彌〉。圖/李蕭錕提供非報系

五台山上有個老和尚收了一沙彌,師徒山中修行數年未曾下山,長期與世隔絕,小沙彌見牛、羊、雞、犬皆不認識,老和尚便帶領徒弟下山辨識。小沙彌忽見一位美女經過,驚問:「師父,這又是什麼?」老和尚恐怕徒弟動凡心,正色告誡:「這叫老虎,人若接近,必遭咬死,屍骨無存。」

晚上回到禪房,老和尚問道:「徒弟,今天你隨師下山所見景物,何者讓你印象最深刻?」小沙彌回答說:「徒兒一切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裡總是覺得捨不得呢!」

這是清代袁枚《子不語》短篇小說中「沙彌思老虎」的主要情節,也是藝術家李蕭錕最新禪畫展「當小沙彌遇上大美女」的創作靈魂,作者想要闡述的故事,藉由小沙彌傳達人人本具的清淨佛性,大美女代表外相誘惑,隱喻「出世、入世皆在一念之轉」。

凡是看過《人間福報》「星雲禪畫」專欄,或是作家焦桐的《台灣肚皮》等著作者,對李蕭錕別具韻味的插畫必不陌生。李蕭錕以稚真的小沙彌、清新脫俗的大美女為題材,即日起至八月二十六日在新北市藝文中心推出「當小沙彌遇上大美女—李蕭錕禪畫展」,呈現他多年來以創作修心的人生態度與藝術成果。

行住坐臥 茶禪入畫

「當小沙彌遇上大美女」禪畫展涵蓋禪畫與篆刻兩系列,精選四十二幅水墨禪畫,以出世的小沙彌作為佛禪真如本心的象徵,呈現小沙彌或行、或住、或坐、或臥等生活即景,因此取名「運水搬柴」系列,每幅作品看似簡筆寫意,卻蘊含豐富層次,像是新作〈二僧辯經圖〉、〈柳蔭品茗圖〉、〈暮秋掃地僧〉充滿茶味禪意,令觀者回味再三。

「對花無語」系列則是李蕭錕首度嘗試篆刻百餘方的美女圖,也是首度公開展示。在〈影月含羞〉、〈雨過春歸〉、〈瀲灩婆娑〉等四字命名的篆刻圖中,有時尚感十足的女伶,也有日本廣告裝飾風格濃厚的美女,融合東西古今美女特質;在方寸印石的天地中,可見流暢蜿蜒的線條與構圖,淋漓盡致表現女性的清新與高貴。

心無妄念 自然清淨

「當小沙彌遇見大美女,心無妄念與罣礙,已屬世間難得;我更欣賞他不畏嚴師詢問,敢說真話的勇氣。」李蕭錕表示,人們欲成就智慧,便須回歸如小沙彌般的「本來面目」,當面對大美女等外境、外相考驗時,秉持《金剛經》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態度,心境不扭曲,而能反映事實的真相。

李蕭錕說,佛、菩薩、小沙彌、大美女皆是形象,本質上也都是清淨的,透過這些穿梭於世間且為人熟悉的事物,使主題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避開傳統佛教經變圖中陌生遙遠的彼方。

繁簡一如 感受佛法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表示,李蕭錕禪畫以茶蔬灑掃入筆,隨著他的畫看茶、看花、看山水、看美女,沒有高人隱士與凡夫的隔閡,只有「親切」兩字可言;畫中對窗帘、屋簷、水紋雕琢繁複,襯出描繪小沙彌的簡單與自然,其「繁簡一如」的功夫更彰顯禪的躍動。

李蕭錕引用當代耆宿學者梁寒操在曉雲法師「清涼藝展」的題詩:「斯世於今亂象多,人心多已失中和,大悲心贈清涼散,接引群生信佛陀。」李蕭錕表示,「當小沙彌遇上大美女」展出期間正逢台灣盛夏酷暑之際,期待民眾藉由觀小沙彌、賞美女,感受佛法帶來的清涼,並破除形象上的執著,進而體悟出安頓自我身心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