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平均年就醫十五次。過去兩年,每年有三萬三千多人看病超過百次,最高紀錄達上千次,令人咋舌。經健保局輔導人員介入「關心」後,就醫次數及領藥日數,均已明顯改善。
健保局表示,全年看病逾百次者門診費高達三十二億元,而導致高診次原因,在於看病方便、自負額低、轉診制度不良、多重疾病缺乏整體照顧及民眾錯誤就醫觀念。例如有病人一天量血壓三十餘次,只要血壓稍高,就把救護車當計程車叫喚使用,直奔急診室。
全民健保制度,係藉由全民力量,共同分擔個人疾病醫療風險,主要內涵貴在「互助」及「以備不時之需」。既然稱之為互助,個人除享受該有利益外,亦應設身處地為其他人著想,唯有秉持公平正義原則,健保效能才能可大可久。
所謂「以備不時之需」,應是用其所該用,省其所該省。無迫切需要的猛逛醫院,迷信名醫或無頭蒼蠅般四處就醫,都是醫療浪費,積少成多,勢將拖累健保,害人害己。
筆者認為,健保機關除應繼續追查補救醫藥黑洞,並加強民眾自我照護能力及宣導正確就醫常識外,對於「明顯不合常理」的就醫,且屢勸不聽的民眾,應盡速擬定一套完備的改善措施,讓他們有所節制,進而懂得知福惜福,「感同身受」健保得來不易,良善制度才有明天。
曦文(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