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翡螽 (Phyllomimus sinisus),喜棲息於低海拔原始林。
圖/黃仕傑
夏季炙熱的陽光,總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我在前一天晚上計畫好,要帶家人到烏來的內洞森林遊樂區散步避暑。因為早起,我們避開了假日擁擠的車潮,很快來到新店轉往烏來的入口。兒子看到遠方青山綿延,興奮地喊:「爸爸,今天要去山上玩嗎?我可不可以去找昆蟲?」我說:「當然可以!但是你要乖乖聽話……」在路上跟孩子一搭一唱,很快就到了內洞森林遊樂園的入口。
前進內洞瀑布的同時,我也一邊使用相機沿路記錄生態,兒子則是跟在旁邊專心看我在拍什麼。他會不時提問:「爸爸,這是什麼蟲?這是什麼花?牠在這做什麼?為什麼……」我一一為他解釋,並藉這個機會教育孩子相關的生態知識,直到我們停在一棵樹前。停下來,是因為遠遠看到了樹葉上停著一隻特別的昆蟲,我小聲地跟兒子說:「爸爸告訴你,這樹上有一隻很漂亮的螽斯喔,你找找看!」
兒子胡亂地找來找去,一下子看樹枝,一下子看旁邊,找得有點不耐煩了,一直問我說:「爸爸,昆蟲在哪裡?我一直找都找不到!」我提示他:「這隻昆蟲長得像樹葉一樣,你再仔細找一下樹葉。」兒子答應了一聲後,又開始在樹葉叢中找尋昆蟲身影。過了一會兒,孩子開口:「爸爸,我還是找不到,每一片葉子都好像,牠到底長什麼樣子?」我牽起兒子,用手指出一塊區域:「螽斯就在那邊的葉子上,你過去看。」兒子慢慢地靠近,我也在一旁提醒:「牠有一對長長的觸角喔!」突然間,兒子看到了,開心得大叫:「我找到了!牠在這片葉子上。」
太太問我:「你怎麼不直接告訴兒子蟲在哪裡?還讓他找得滿頭大汗?」我回答:「透過引導、嘗試尋找,然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樣的學習更紮實。」太太聽完後會心地點頭微笑,孩子在一旁靜靜地觀察今天的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