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鍬形蟲(Dorcus titanus sika),為完全變態昆蟲,棲息在中、低海拔森林。圖為扁鍬形蟲享用構樹果實。 文與圖/黃仕傑非報系
文與圖/黃仕傑
周末是家庭日,通常會帶家人出去走走,隨著兒子慢慢長大,他的問題也愈來愈多,尤其是關於自然生態的事物,總有許多讓人噴飯的對話出現,大人也必須跟著學習,才不會被問倒。最近,我安排郊山步道行程,打算去桃園虎頭山半日遊。我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順便可以向兒子宣導節能減碳的觀念,二十分鐘不到,虎頭山已經在眼前了。
虎頭山步道設置的非常完善,岔路標示也很清楚,沿路與內人、兒子討論花草、昆蟲,非常愉快。行到涼亭處,我們坐下休息,兒子開始發揮他的觀察能力,四處找尋新奇事物。突然間,他跑過來問:「爸爸,那邊有個紅紅的東西很奇怪,上面有很多蟲耶,不知道是什麼?」說完,就拉著我陪他去看。
他指著地上的紅色球狀物體問我:「爸爸你看,就是這個,還有好多蟲蟲喔!」我一看就笑了,原來是構樹的果實。我告訴他:「這是構樹的果實,通常在五至六月間開花,七月果實成熟後,就會掉到地上。因為它的果汁很甜,所以是很多昆蟲喜歡的大餐之一。」
兒子又指著另一堆構樹的果實說:「爸爸,那這隻黑色的鍬形蟲也是在這裡吃飯嗎?」我回頭彎下身仔細看了一下,回答孩子:「這是扁鍬形蟲的母蟲喔!爸爸小時候常常在樹上或是熟爛的水果中發現這種鍬形蟲,你知道牠們在這裡做什麼嗎?」兒子還記得我才說過的話:「爸爸剛剛說,昆蟲喜歡吃這些果實,所以牠們正在吃飯。」孩子後來又問:「那為什麼叫扁鍬形蟲?」我把小朋友帶到蟲的側邊對他說:「你看,牠的側面是不是扁扁的?這就是牠叫做扁鍬形蟲的原因。」
兒子又問:「我可以把牠們放在一起打架嗎?」我回答說:「牠們在野外,只有遇到危險或是有競爭者時才會打架,這是自然的行為。你如果想常常在野外看到牠們,就要好好地愛護牠們,知道嗎?」我講完後,兒子以發亮的眼神望著地上的扁鍬形蟲,雖然不知道他吸收了多少,但至少在他的小心靈中,植下一顆關心生態的種子,我衷心期待它發芽茁壯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