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對於顏色鮮豔又會動的生物,充滿好奇。
日前帶著妻兒到木柵動物園,人潮非常多,我們因此決定先前往──昆蟲館。一路上,順道看看路旁的花草間,是否有昆蟲可以觀察。
我提醒孩子,很多昆蟲會躲在葉子的背面,蝴蝶喜歡在有太陽的天空下吸花蜜,還有,鍬形蟲最愛躲在樹洞中,他聽得非常專心。轉眼間到了昆蟲館門口,兒子開心地看著超大的鍬形蟲模型,果然!甲蟲吸引了五歲小男生的目光。
孩子還小,所以不教他太深奧的知識,純粹以昆蟲外在的型態、美麗的顏色,或是特別的食性來介紹,像是鍬形蟲的頭有兩支大顎,那是牠保護自己的「武器」;在花朵上吸蜜的蝴蝶,翅膀有很多種漂亮的顏色;螳螂會躲在與自己體色相似的樹葉間,等著捕抓其他昆蟲。
來到二樓的蝴蝶溫室,兒子看到各色蝴蝶翩翩起舞,臉上流露由衷的微笑,並且開始四處觀察蝴蝶的行為,也不斷向我報告心得:「爸爸,蝴蝶的頭前面,為什麼有捲捲的東西在動?」我說:「那是蝴蝶的嘴啊!不用的時候會捲在頭下面,要吃飯的時候,就伸出來吸花蜜啊!」孩子聽完問道:「是不是像吸管一樣?」更讓我訝異的是,他可以用蝴蝶翅膀的顏色,來分辨不同的品種,他說,白色的蝴蝶(大白斑蝶)飛得很慢,黑黃色的蝴蝶(黃裳鳳蝶)很大隻,也在筆筒樹的葉子上,發現了連我都沒看到的螳螂。
太太說:「兒子的觀察力很好耶!」沒錯,其實不是我家小朋友觀察力很好,而是所有幼童對顏色鮮豔又會動的物體,都充滿高度興趣,在此時帶著他們觀察昆蟲或動物,是訓練觀察力的好方法之一,藉由觀察的過程及簡單講解,小朋友自然而然就吸收了各種生態知識。
親子生態觀察可以培養感情、運動健身,又能讓小朋友學習新知、關愛自然,爸爸媽媽們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