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國片 影界促廢票房獎金制

郭士榛 |2012.07.13
71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電影兼具娛樂、教育、藝術、科技與歷史等價值,國片更是國家整體文化的展現,但在國家財政窘困情況下,如何尋找振興國片的黃金密碼。昨日文化部舉行第四場文化國是論壇,與會人士建議,應取消或降低輔導金票房獎勵金額度,並建立輔導金回饋制度,集中資金火力扶植更多導演拍攝出色的國片。

文化國是論壇第四場「尋找振興國片的黃金密碼─輔導金制度的設計」,文化部昨日下午邀請中影董事長郭台強、導演朱延平、資深製片李烈、得藝公司總監陳鴻元以及中華民國紀錄片工會理事長楊力州,從輔導金制度談起,尋找振興國片的黃金密碼。

創立於七十八年的「國片輔導金制度」,是國片製作的重要資源之一,也是吸引民間投資的指標,輔助金制度使國片每年的產量維持了一定的數量,多部輔導金電影則在國際影展的舞台上揚眉吐氣。

朱延平表示,台灣這幾年國片蓬勃發展,輔導金發揮相當程度的功能,輔導金制度仍有存在必要,不過輔導金一年編列一億四千萬,他認為資源分配應該雨露均霑,除了鼓勵年輕導演,資深導演也應該有同樣的機會;他強調,雨露均霑應是針對需要幫助,會有好成績出現的導演,不該是大小導演都獲輔導金,或只集中在大型製作上。

多數人認為,輔導金的回饋制度有建立的必要,過去曾經因為輔導金獲利的人應該對電影界做出一些貢獻。會談中,也有人提議輔導金不該納入合拍片,朱延平與陳鴻元,認為這樣反而會自斷台灣進軍海外市場,特別是大陸市場的生路,並不可行。

陳鴻元表示,票房的獎勵金是否應提高門檻,或者是從票房比例的稅收用在電影補助,也可像英國政府從樂透撥款補助,他也提到,華語電影市場面臨的兢爭是大陸,大陸市場有虹吸效應,好的人才會被吸收,這是未來的隱憂。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指出,紀錄片在近幾年表現不錯,是國家的珍貴相簿,也是有魅力的電影類別,向來在社區、校園較能展現力量卻難拿到輔導金。楊力州建議可讓社會學者或紀錄片導演進入評審之中,改變補助思維。

李烈指出,輔導金的目的只是輔導,不能仰仗輔導金拍電影,輔導金幫助很多年輕製片人開一條路,這些曾受惠的導演,應思考如何回饋。

至於,票房獎勵金制度也有檢討的必要,李烈表示,過去票房獎勵金制度是在台灣國片市場慘澹背景下的設計,這幾年國片市場有了一定成績,可是政府預算逐年遞減的狀況下,應該把錢放在刀口上,她認為取消票房獎勵金,將這些錢培育新導演反而更實際。

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將從培養欣賞人口、培養人才、加強產業鏈、拓展市場等四面向提升電影產業,在開源方面,計畫研擬公益彩券盈餘挹注文化,但需透過跨部會協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