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日,遠東集團旗下太平洋SOGO百貨公司,由董事長黃晴雯主持記者會,陳述赴大陸投資的太平洋百貨大連、成都春熙分店,都遭到大陸房東無理強漲租金,大連店還被惡意斷電阻擾經營。
當百貨公司大門被鎖、黑衣人現身、賣場黑漆漆的畫面亮相時,確實令人對大陸市場的險惡頓生戒心。
台灣投資人會想,以太平洋百貨如此雄厚實力的企業,兩岸政商關係都不俗,遇到合約糾紛,仍落得如此下場。
一般沒有背景和知名度的小生意人,豈不是更任人宰割;並難免疑惑:「難道大陸不是法治社會嗎?」
個人在大陸工作兩年,因職業關係接觸不少台商,類似個案確實不少。
譬如廣州一名張姓台商,二十年前即赴大陸經營養豬事業,因未取得土地長期使用權,且農場地點靠近高速公路交流道,在環保意識升高後,遭建設局趕出農場,近百名員工均遣散,他連回農場收拾衣服等個人用品都來不及。
另一名陳姓台商,到海南三亞一座島嶼租地經營水上遊樂事業,生意做得很紅火,年營業額逾億元人民幣;本地勢力開始跟進競爭,不合理的漲租、水電供應等問題接踵而至。最後他退出三亞市場,另買無人島使用權重起爐灶,完全獨資獨立經營。
有經驗台商會提醒台灣投資人三件事:
一、不要相信和官員關係很鐵,就能萬事OK,再鐵的政商關係也沒有用,因為公務員職位常調動,人走茶涼。所以從初始就要遵守法令規定,買地買房產一定要取得合法證明,不要認為官員說:「沒事兒。」就以為沒事了,不要先斬後奏,按部就班才有保障。
二、要評估自己的本事本錢夠不夠,要問自己能不能親自投入打理工作;如果本人沒有時間精力,想靠合夥人出力賺錢,那就是不太實際的做法。
三、不要有台商可享特權的想法,大陸內需市場競爭激烈,狀況多,風險很大,從採買、銷貨、收帳、人事管理和山寨問題,甚至個人生活作風,都考驗經營者的能耐。去大陸是有很多機會,但要認清自己有沒有能耐,並挺下去。
林松青(新北市/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