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國外靈活教學 台灣為何學不來?

李向前(新北市/教育工作者 |2012.07.13
1471觀看次
字級

日前看到貴版《35年後,學子還是考死背題》一文,文章談到三十五年前大學聯考地理,考大陸火車哪條線停在哪些城市……。

遺憾的是漫長的時間過去了,可是整個升學考試引導學生學習,還是在既有的框架中打轉。

去年一位在學校服務的義工媽媽,三個小孩分別就讀高中、國中、國小。回來台灣兩年,大兒子即將升高三,因中文程度較弱,除英文外,在學測、指考中各科,將難以考到理想的成績,進入心中理想的校系,故決定帶老大回瑞士求學。

沒想到老二、老三聽到哥哥要回瑞士讀書,也央求父母帶他們回去。

經過家庭會議討論,決定全家返回瑞士。小孩一知道要回去,全都高興地跳起來。

孩子告訴媽媽,他們非常喜歡台灣,但是不太喜歡台灣的學校教育方式,小孩擔心繼續在台灣讀下去會變笨,因為這裡給的是片段、零碎的知識,但是卻花費許多時間不斷重複練習。

近日收到他們的電子郵件,分享了一家人回到瑞士的生活點滴,也分享了孩子的學習狀況。

信中談到大兒子就讀的高中,邀請家長參加教學觀摩。德文課時,老師發給學生探討新聞自由和新聞道德的剪報,學生看完後,必須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老師、同學進行討論。沒有標準答案與對錯,端看學生如何申論自己的觀點。

義工媽媽看到兒子針對幾個思考點清楚表達自己的見解,老師對他的觀點亦甚感興趣,頻頻提問。一堂培養學生思考、表達能力的德文課,讓這位家長留下深刻印象。

去年我前往香港參訪中小學,觀摩一所中學中文課的教學。整堂中文課,師、生互動頻繁。老師扮演提問者的角色,不斷拋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回應,學生亦紛紛舉手,主動發言或提出問題。

除了師、生間不斷的對話,老師也就教學內容設計題目,帶領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討論。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除了專注的聆聽,更要主動參與,隨著老師的提問、引領,進行討論、思考、表達。

「求學問,先學問;只學答,非學問」。深切期盼我們的學校教育能教導孩子學會學習求得學問,而不是只學會答題。教育官員及教師們不是常常出國考察嗎?為何台灣學不來呢?

李向前(新北市/教育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