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民健康局昨起兩天舉辦「二○一二台歐健康論壇」,邀請歐洲、美國等十一名專家與會,就非傳染性疾病(NCDs)、高齡化、公共衛生領域等相互分享經驗與交流。國健局長邱淑媞指出,缺乏運動、吸菸、不健康飲食等危險因素,使得癌症等慢性病成為國人健康隱憂。
據統計,國內十八歲以上成人,肥胖或過重的情形雖較西方國家低,但肥胖盛行率男性百分之五十一、女性百分之三十六,「遙遙領先」新加坡、日本、泰國、南韓等亞洲國家,可說是「亞洲胖夫」。
國人是「不動族」,以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的運動習慣為標準,男性有百分之六十八點五、女性有百分之七十九都沒有固定動一動,不運動比率比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國高。
有人就算天天拚命運動,減重效果還是有限。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治醫師林硯農表示,如果能控制飲食熱量並選對運動,就能減去脂肪而不是肌肉。
林硯農解釋,每種運動都有不同強度,唯有根據每個人的心肺功能,選擇較高強度的運動種類,才可以有效減去脂肪,增加肌肉比率,達到健康減重效果。
他舉例,跳芭蕾舞、爵士舞及滑步機的MET(代謝相等值)都是五,大於五的運動包括打休閒羽毛球、有氧舞蹈或騎休閒腳踏車、爬山、跳繩、跑步、騎腳踏車、騎腳踏車爬山。
但靜態的運動如哈達瑜伽只有二點五,皮拉提斯、社交舞、太極拳、保齡球都是三、靜止式腳踏車也只有三點五、強力瑜伽四,性生活MET也只有一點三至二點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