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古蹟我在行

阮愛惠 |2012.07.06
977觀看次
字級

圖/蔡政弘、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

蘆洲國中由於緊鄰蘆洲三級古蹟李宅,所以在校內成立了一個「古蹟研究社」,以地利之便,把李宅當成最佳的教學研究對象。

被當地人稱為「李祖厝」的李宅,具有兩百多年歷史,是相當能代表台灣漢移民墾拓精神與生活面貌的庶民宅院。它除了保有完整的建築風貌,也因李氏後人輝煌的奮鬥歷程,而映照了三百年來,北台灣蘆洲一帶漢移民的墾拓史。

李宅無言  少年有心

李宅歷經了漫長的保存與修繕之路後,成為長期對外開放、供民眾作文化學習的場所。原任蘆洲國中藝術與人文科老師的蔡政弘,近年來接下了「古蹟研究社」的指導工作,帶領八、九年級的學生從認識李宅做為起點,來開展對古蹟研究的興趣。

社團分初階及進階兩班,一班大約有四十多位學生參與,男女生比例差不多,「最重要的,要對歷史有興趣。」蔡老師說。有些同學並非很喜歡古舊的物事,只會泛泛地認知;對歷史有興趣的孩子,則會主動蒐集和李宅相關的歷史故事,在那些同學眼中,李宅不是一所靜默的老房子,而是一個承載了許多記憶的歷史空間。

今年從蘆洲國中畢業,即將升上三重高中的邱籐,就是一個對歷史有敏感度的少年。升九年級寒假時,他才和雙胞胎弟弟一起加入古蹟研究社,雖然李宅是離學校走路才兩分鐘的鄰居,但他對李宅保有超高的好奇心,拿到手的導覽手冊,密密麻麻畫上重點,對照著實景,他看一次想一次,深深地把資料印刻在腦海裡。

先人事蹟  後世典範

對於李宅,邱籐最感佩的,是關於李氏先人李樹華的事蹟。李樹華就是蘆洲人口中的「蘆洲李老師」,也是李宅的建造人。一九一○年出生的他,十八歲考上科舉,受光緒皇帝召見。雖然他擁有等同翰林院之職位,但卻不向朝廷領薪水,自願為鄉里的人服務,所以朝廷頒發了「外翰」的匾額來表揚他的精神,如今這塊匾額仍高懸於蘆洲李宅的正身大門上。李樹華造福鄉梓的苦心,至今深深感動著這一代的年輕學子。

邱籐覺得,來古蹟研究社學習跟在課堂上念課本差很多。在十幾個小時的訓練課程之下,他已粗具擔任導覽志工的能力。蔡老師會讓高階班的學長姐們擔任小助教,為初階的學弟妹們作講解,這時,就是他們訓練台風和口才的好機會了。「最重要的是不怕生,當然也要熟讀資料,記住重點,再以自己的語氣講出來,經過三到四次的基本訓練,通常就能表現得大方自然了。」邱籐發表自己的心得。

蔡政弘老師表示,來參加這個社團,除了認識古蹟,最重要的,還能訓練面對一群人講話的能力,是很好的額外收穫。邱籐同學上了高中之後,還想再參加演辯社,因為古蹟研究社為他開啟了志工導覽的經驗,讓他對訓練自我的口才和上台的勇氣,有很大幫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