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鳥來儀,兵戈不起。
偃武修文,萬邦慶喜;

鳳兮鳳兮,何德之美。────即仁補題
〈鳳在列樹〉是一幅美好又意境高遠的護生畫。從畫面上看,占據最大畫幅的是那幾棵粗壯高大且枝葉茂密的樹。這麼搶眼的大樹,是為了陪襯那隻翱翔樹旁的鳳。
鳳凰,是象徵祥瑞之鳥,雄鳥稱為「鳳」,雌鳥稱為「凰」。古人認為只有太平盛世到來,鳳凰才會出現。
而平時與龍鳳相關的詞語,都是意象美好而尊榮的。如:
鳳凰,是中國皇室的象徵。龍為帝,而凰即皇字,為至高至大之意;鳳則比喻為皇后嬪妃。在封建社會中,代表權力金字塔最上層的人物。
「龍鳳呈祥」是流行於中國的吉祥話,象徵吉慶。
龍及鳳的圖像,是最具中國傳統特色的圖騰。《尚書‧益稷》曰:「簫韶九成,鳳凰來儀」。《詩經‧大雅‧卷阿》中有云:「鳳凰于飛,翽翽其羽」,比喻夫婦和睦,鶼鰈情深。
《毛詩疏》中有言:「鳳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可見鳳是一種神奇之鳥,有其境界和高度。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道:「鳳,神鳥也。出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國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丹宮。見則天下大安寧。」皇甫謐《帝王世紀》中亦有說道:「黃帝服齋於中宮,坐於玄扈洛上。乃有大鳥,雞頭燕喙,龜頸龍形,麟翼魚尾,其狀如鶴。體備五色,三文成字。首文曰順德,背文曰信義,膺文曰仁智。不食生蟲,不履生草。或止帝之東園,或巢阿閣。其飲食也,必自歌舞,音如簫笙。」如此美麗仁慈又能歌善舞的鳳鳥,真是人間少見啊!
在美麗又神聖的傳說中,都說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何謂太平盛世?即是兵戈不起、偃武修文且物阜民豐的時代。
弘一法師和豐子愷師徒二人在《護生畫集》中歌頌鳳凰,意在告誡世人止息戰爭兵戈不起,如何才能兵戈不起?即是戒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