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長廊】博士頭銜

諸葛四郎 |2012.07.04
1093觀看次
字級

博士學位是現今教育機構授與的最高學位,如理學博士、文學博士、哲學博士等,代表其在某一學術領域,研究卓然有成;但在中國古代,博士則是一種官職,甚至到後來,茶館、酒館服務人員都有茶博士、酒博士的美稱。

春秋戰國時期,「博士」一詞就已出現,《史記.循吏列傳》記載:「公儀休者,魯博士也,以高第為魯相。」公儀休因為成績優異,擔任了魯國宰相。到了秦朝,博士成為一種官職,《漢書‧百官公卿表》載:「博士,秦觀,掌通古今。」說明博士必須是飽覽群籍、博古通今,才能掌管全國古今史事及百家諸子各派學說的大量圖書典籍,並且還要「國有疑事,掌承問對」,膺任皇帝的諮詢顧問。

漢武帝時,罷黜百家,設置五經博士,並取博士弟子員五十人,跟從博士學習五經,凡精通一經以上者,可獲授官職。

此時的博士,已逐漸往教學、專業方向發展。至魏晉南北朝時,博士成為專精一行一藝的教授官,如西晉有律學博士,北魏有醫學博士,唐有算學博士等,宋代有書學博士等。

後來,博士的地位逐漸降低,清代的太常博士,已變成繕寫文牘的官吏。總的來說,隋唐以前,學富五車或精通一門的鴻儒巨賢,方能充當博士,是受人尊敬的學者,享有極高的社會地位;但宋以後,博士地位日漸下滑,連賣茶賣酒做麵食的人也被稱為博士。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說:「凡店內賣下酒廚子,謂之茶飯量酒博士。」《西遊記》中有云:「你不是磨博士,怎麼會使麵杖。」

其實,官員貪贓枉法,收受賄賂,一直以來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痼疾,五代以降,為官者甚至賣官鬻爵,致使官銜浮濫,以官名稱呼人,便漸漸成風氣。此外,民間常習慣用虛銜來抬舉和取悅他人。漸漸地,擁有專精技藝的博士頭銜,便為商賈服務人員給占用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