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心態可議 急診不再有春天

宏信 |2012.06.26
843觀看次
字級

根據統計,醫學中心急診室人滿為患,五分之一病患治療時間超過六小時,百分之二點八的患者苦候一天等不到病床,情況相當嚴重。

筆者在急診室當義工長達十年,親身感受緊繃的氣氛,每次到醫院,幾乎卸不下壓力。照顧不完的病患,加上臨時突發狀況,如酒醉、路倒、自殺、車禍等,一整天下來,進進出出跑東跑西,忙到沒時間進食。

農曆年門診停止看診,急診掛號處像戲院售票窗口排起人龍,我輪班回到家裡已經雙腿發痠。義工服務幾小時,就疲累不堪,醫護人員辛苦可想而知,莫怪流動率特別高。

急診室只是第一關,面對住院需求日增,挪不出病床,問題才嚴重。為了應付蜂擁而至的病患,醫院不得不增加設備,「留院觀察處」一再擴增,床位一再增補,走道兩旁擺滿,以屏風簡單隔離,仍無法消化候床的患者。有病患家屬希望早點住院,找有力人士或託關係,遂成為不得已的手段。

急診室大爆滿,依個人淺見,有幾個關鍵的原因。一、民眾搞不清急診的分級制度,有些病不符合急診規定,但在凡事求快的心理因素下,輕微感冒仍奔赴急診,這點有待教育。二、誤認為急診能醫治百病,即使掛號費用調漲,仍不願找專科醫師看診,「花錢是大爺」心態可議,對醫學無知更為可憐。三、職業病患或藥物上癮者,浮濫使用救護車,將急診室當成補給站,占據他人醫療資源,徒增院方困擾。

台灣未建立完善家庭醫師制度,導致有病自行上急診,使得急診室人力吃緊,病床永遠不足。故應養成小病就近看診,不隨意掛急診的習慣,並建立轉診制度,透過篩選過濾,方可疏解人潮,讓急診室恢復正常功能。

宏信(嘉義縣/自由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