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馬華詩人,是從陳大為與木焱開始,後來讀到邢詒旺與陳頭頭的詩集,便好奇當我關注台灣七年級詩人時,馬華七年級詩人(他們稱為「八字輩」)又呈現怎樣的書寫面貌呢?
最值得關注的是周天派,他以《海的孩子》這部創作取得東華大學的學位,雖未能看到全文,但從〈摘要〉中已可見其思緒,「讀畫詩」、「論詩詩」都是令人期待的題材,希望能盡快一睹。周天派經營意象總有令人驚喜之作,如〈狗日子〉:「鳥灌溉風/貓泳著火/我們捲起整山的路/用眼燒雪」或〈高雄札記‧靜物〉:「我想像你/如一幅靜物畫/刷筆俐落飽滿/果肉與水」。
謝明成在散文的創作已屢獲大獎肯定,詩也值得一讀,如〈小情話〉系列寫感情、〈植物系列〉寫詩的創作與閱讀,他不僅以散文寫親情,在詩中亦寫父親、母親,這最深的牽絆。
從邢詒旺、假牙、飛鵬子的詩集,與周天派的一行詩、二行詩、三行短詩,令人好奇馬華詩人是否偏愛此形式?我喜愛假牙《我的青春小鳥》中慧黠的詩句,而七年級詩人飛鵬子已出版的詩集《重要線索》,即是以清新的小詩取勝,這些偏希臘白又帶點瓷青色彩的冷詩句,有時會錯覺以為是夏宇。
目前就讀於東海大學的顏明德,獲新紀元全國大專文學獎的首獎作品〈自夏天離去〉:「不論秋天是否到來,我終究會枯萎/成一片葉,漂遊在寒風的河道上/流進夢囈里取暖,發現蝶/在鼻樑上親吻玫瑰,老年時/為足跡寫一篇長篇小說」,其情詩纏綿,明德寄給我的詩作經過修改,成〈自從夏天離去以後〉,可見其嚴謹的態度。另一首〈對奕〉:「自棋面緩行的計謀/至今已足夠釀成一生的格局」,人生的棋局、情感的棋局,詩人自陳:「使我甘於陷入你設下甜蜜的陷阱/為情落下一局完美的棋路」,構思精巧。
在師大就讀的張勃星則是另一位值得期待的新星,他的詩作如〈兩封文藝母子的書信對談〉讀來就十分動人,年節時分,母親寫給兒子的信上說:「愛何其只有一種形式/讓思念在日曆的邊界擱淺我們/心與心的逆流」,兒子回信則以回憶取代空間遙遠不能返家的遺憾。詩以書信體來寫,非常具有巧思,同樣表達遊子心情的,還有〈Selamat Jalan〉一詩,也很耐讀。
此外,eL林協力的詩作常在《衛生紙詩刊》讀到,陳偉哲的詩作也刊登於台灣各詩刊中,可以預見這些新浪即將引起台灣詩壇的注意。
我正穿過馬華詩壇,咀嚼年輕詩人的詩篇與意象、他們使用的語言、熱帶風土的書寫,雖然周天派在《詩評力》曾提及馬華詩壇創作與閱讀人口的流失,但目前所讀到的作品,可能是詩人來到台灣讀書,在閱讀與創作都受到台灣詩壇的影響。只是我會疑惑,差異性/鑑別度降低是件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