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陌生的巷子,很安靜的一條巷子。七彎八拐之後,走到底,碰壁了,以為無路,然又柳暗花明,出現另一條機車無法進入,惟行人獨享的小小巷弄。
一面磚牆出現在眼前。磚牆被漆成白色且有些歲月痕跡,幾經風吹雨淋,日月照耀,部分變成了黑色。喜的是那黑不是混濁的黑,是漸層的黑,像顏料盒裡的排列,吸引我佇足。屋主也許懂得美學,磚的排法非依傳統堆砌得平平整整,規規矩矩。它是將磚的角角向外,如此一來,牆裡牆外都看得到一排整齊的磚角。角與角間,隨時間遷移,有了亮面與陰影;像是用紙摺成,又如竹籐編織,一件非經矯飾,現成的抽象畫作。
一塊磚角給人感覺銳利,一排磚角疊在一起,多了份親切。這是鬧區裡的一條靜巷,二層式樓房,線條簡潔,建材平常,門戶之間沒有距離。
我偏愛小巷。多年前居處鬧市不遠的山上,上山下山必然路過一條巷子。巷子裡有一棵楓樹,龐然高大,枝葉茂密,巷子依賴它,它守護巷子。樹沒有圍牆,不屬於任一戶人家,是天地所有,也是進出巷子的人們所擁有。
春日清晨,從巷底走來總不忘抬頭望望,看看晨曦斜映下的樹影。秋日黃昏,金黃葉色翩翩舞動迎我歸來。颱風天風狂雨驟,其落葉四散,枝椏吶喊,它堅強奮力地與天災對抗。
由衷崇拜那棵樹,便與它留影。不久前從書頁中掉出那張合照,一時興來又回去那裡走了幾回。二十多年不見,楓樹已老,樹皮苔蘚深且牢;樹幹更顯粗獷,可葉影婆娑依舊。
那日天氣晴朗。碧空下,它張開臂膀歡迎我這故人;我在樹下徘徊懷想,回憶舊日時光。一陣風吹來,樹的氣息輕輕拂過髮梢,一時間,胸中感覺非常飽滿。
我最難忘的一條巷子,是在鹿港念小學時,同學家附近的一條窄巷。
說窄巷,可真夠窄,只容一人穿過,若迎面走來一人,另一人得側身禮讓。彼時,幾個同學常常相約到她家寫功課,寫完功課就一群人跑到巷子裡玩耍。巷子既窄且深,我們常從這頭往那頭衝,我腿力差,同學跑得快,我跟在同學後面,追得氣喘噓噓。還好,巷子是直的,沒有彎彎曲曲,不然,跑幾趟下來準會頭暈。
我總是低著頭跑。巷中有幾處凹洞,同學們常常跑著跑著便突然躲進凹洞裡去,我沒瞧見,仍然傻傻地繼續追。等跑到巷子盡頭了,一抬眼才發現一個人影也沒有,心裡一急,眼眶就紅了。
那是一段兒時的快樂時光。無數個午後,幾個小孩在巷弄間追逐、奔跑。那時候沒有電腦,沒有補習,無憂無慮。夏天的下午好長好長,我們並排靠在巷子的紅磚牆上,仰望一線天空,等待一朵雲或幾隻麻雀飛過。
現在把鏡頭拉遠了,那一段段皆是美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