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孫子兵法】 借力使力

姚儀敏 |2012.06.20
2004觀看次
字級

戰爭是砸重本的競爭,世人的目光通常只看到表面的砲火隆隆、血肉橫飛,卻沒看到背後的金融黑洞,孫子曾經從資源消耗的成本觀念出發,建議我們從敵人那裡奪取所需要的資源。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孫子兵法‧作戰第二》提出的具體建議是:「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孫子要我們將擄獲來的戰車換上自己的旗幟,配置於我軍使用,對於降卒也要加以善待,轉為我用,這樣才能使我方實力更加強大。

當然,因糧於敵、善待降卒,最終的目的是不鼓勵濫殺,而且不再徵召兵員,避免向百姓重複收稅,在減輕百姓煩勞之苦外,還可以降低長途運輸的損耗,提高人力物力的運用效率。

萬一敵境施行堅壁清野又該怎麼辦?如何確保軍食足用?而且歷史上打勝仗的部隊,往往伴隨著暴力掠奪和血腥屠殺,「因糧於敵」是否違背了現代戰爭的人道精神?這些問題在《孫子兵法》中卻未深談。

嚴格來講,戰爭對於國家或將領,各有不同的影響,一個國家是否主動掀起戰端,或僅為戰略物資的提供者,因為立場不同,很難一概而論。

「侵略型戰爭」比較不在乎經濟上的得失,像是某些國家因為宗教理念、民族生存而宣戰;某些國家因內部動盪或貧窮而發動戰爭,藉以轉移焦點、凝聚共識或攫取利益。

「消耗型戰爭」可使財富重新分配、工業技術文化交流、國力重新洗牌。

「中立型戰爭」甚至反而使某些國家或個人因為煽動戰爭、出售武器或帶兵出征而得利。

不少戰爭因為難以收拾殘局而使國家一蹶不振,但也有因為打仗促進經濟起飛的例子;以目前全球經濟連動性高的狀況,任何一場戰爭都會影響全球局勢,因此都難逃國際輿論的關注與干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