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說今】 食玉炊桂還是炊金饌玉?

陳良吉 |2012.06.20
1900觀看次
字級

據《戰國策‧楚策三》載,戰國時代大縱橫家蘇秦有次到了楚國遊說,經過三個月的峰迴路轉才見到楚王,事情甫談完,就趕著離開。楚王對於蘇秦匆忙要走感到疑惑:「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不肯留,願聞其說。」

楚王乃南方霸主,天下奉承者眾,即使是名滿天下的策士也要耗上三個月才得面見,所以對於蘇秦不辭辛苦見上自己一面,竟不停留於楚國展其長才感到十分好奇。

蘇秦對曰:「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蘇秦巧妙的利用話術譬喻,暗諷楚國物價昂貴,而傳達的官員就像鬼一般幽微隱蔽,楚王更是猶如天宮的帝王,難見如登天啊!現在要他留在楚國吃美玉、燒桂樹,通過鬼去見天帝,簡直是一種折磨。

楚王一聽,立刻對自己的招待不周感到不妥,便請蘇秦到賓館住下。

「食玉炊桂」從而成為「物價昂貴」的代稱。

至於「炊金饌玉」則典出唐駱賓王〈帝京篇〉:「平臺戚里帶崇墉,炊金饌玉待鳴鐘。」該句乃形容奢華隆重的豐盛佳餚,每道菜都經過巧思講究、精雕細琢,成品猶如黃金、美玉般珍貴。

對照現今萬物齊漲,民生緊縮,維持基本生活必須付出以往奢華的代價,一切日常所需猶如「吃美玉、燒桂樹」,然而品質粗糙不堪,巧立包裝好理直氣壯的漲價,卻要「求生者」自我催眠花費值得,將「糲食粗餐」想像成「炊金饌玉」,讓「淡而無味」變成「高尚品味」。

無奈人們知覺尚存,所以挑剔猶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