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氣。是為了享有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覺悟。但是,就算我們心裡明明很清楚「生氣是不好的,我決定不要亂發脾氣了」,實際上卻未必能隨心所欲。因為,「忿怒」是由來已久、難以徹底根絕的問題。
所以,「不生氣」這門功課,值得我們將它視為人生的目標,花一輩子的時間學習。
要怎麼樣才能覺察到自己的忿怒呢?
如果能在釀成火災前就注意到火苗並迅速撲滅,就不會釀成災害。
那麼,忿怒的信號又是什麼呢?
「開朗度降低」,就是忿怒的信號。
我曾以飯店的電燈明暗為例說明瞋心的發生。只要心靈的燈光亮度減弱了,就應該警覺「有忿怒的細菌入侵」。
和電燈不同的是,當開朗度完全消失時,不是變得一片漆黑,而會出現火紅的忿怒。一旦熾熱的怒火出現,就很難加以控制了。
當原本開朗的心境產生變化,就算只變得黯淡一點點,也要敏銳地覺察是否有忿怒趁隙而入。
正確來說,在忿怒產生的初期階段,先是開朗度降低,進而產生心情差、厭煩的感覺,所以最好在「心情似乎不太好」的階段,就要及早發現。
只要在這個階段覺察到忿怒,大概在一分鐘之內,就能平息下來。
覺察必須藉由觀察而得。我認為有兩種觀察對象,可讓我們覺察到忿怒。
首先,最輕易覺察到的觀察對象是「他人」,也就是別人對我們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以後,惹得我們生氣。
其次,是「自己」,但人們通常不願意承認。誰都不想承認,在聽到了別人對我們的批評而發脾氣時,錯的其實正是自己。
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時時觀察自我」的習慣。
人們不可能將全世界都掌控在自己手裡,使得整個世界百分之百符合自己的理想;但是,只要有心,反省並修正自己的想法,並且自我控制管理,卻是一件極為簡單的事。
(野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