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守靜思 不棄不離

周慧珠 |2012.06.03
965觀看次
字級

當屢遭挫折、負債累累,兩人在前往淡水工作室途中,相約:不放棄、不抱怨。

琉璃對琉璃工房的定義,是藝術性、是文學、是文化,就如楊惠珊所說,可以想見唐朝詩人曲水流觴,白居易的「大都好物難長久,彩雲易散琉璃脆」,李賀《將進酒》詩:「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珍珠紅。」在在都是文化寄託於有形物體上,而那些有形物,絕不是表面的美麗,而「對待的是歷史文化啊!」

琉璃心 文化在綿延

回到現實所謂的「文化產業」,楊惠姍清淡的說:「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那不是時事、不是教條;要從根部、心裡出發,要有所堅持……」

確實,透過琉璃,楊惠姍與張毅發覺了中國琉璃的文化血脈,更進一步,結合現今要素,而延續、發展出文化大河的流脈。這心意走進上海「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台灣松山老菸廠轉型的文創園區,就可以了然。

張毅說:「無相的概念,我們是越走越慚愧,因為畢竟還是著相。《金剛經》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而琉璃這個媒介不用很可惜。」

「弘一法師的字,是無相,是他一生的覺悟,非常了不起。回頭看慧姍的無相,我們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閱讀中 不斷的淨化

創作者必然要積極豐富心靈的資糧,提到閱讀,楊惠姍嬌羞的倚偎向張毅的臂膀說:

「我不讀書的,都是他在讀,也替我讀。」

事實上,張毅真如一座山,呵護著楊惠姍,豐富著楊惠姍,他們有默契,張毅總是把好書放在洗手間裡,楊惠姍當然就會努力閱讀。

「讀書,是轉換概念」張毅說:「牛津大學曾提出研究,因為電子媒體的關係,人,愈來愈白癡化。速度太快了,以為看見,卻是沒看見。」

除作品,說明文字也是極為重要的,既不能脫離作品構型和它的定位,還要被消費者所接受;琉璃工房在這二方面都頗為成功,這源於張毅在客觀上受過嚴格的廣告規範訓練,在主觀感情上又有深厚的中國文學底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