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次實驗9次失敗 科學需熱情與耐心

羅智華 |2012.06.01
1984觀看次
字級
光敏素需與載色體 ( chromophore) 結合後才具有活性進行光感應及訊息傳遞,載色體的合成需要一類硫鐵蛋白色素還原 ( FDBR)。研究團隊從小立碗蘚 ( Physcomitrella patens) 中發現第二種FDBR,具有過去未被發現的酵素活性,能夠合成藻橘色素 (PUB),因此他們將其命名為藻橘色素合成 (PUBS)。 圖與文/涂世隆提供

不同於涂世隆是以「光線」為研究主體,韋保羅則帶領團隊以阿拉伯芥為模式植物,研究植物在乾旱環境下對水分的反應機制。團隊成員林娜表示,植物在乾旱環境下會累積大量胺基酸分子─脯胺酸(Proline),脯胺酸可幫助植物適應乾旱,如同植物體內的「保護機制」;以往科學家大多認為脯胺酸的累積與植物適應乾旱的關係成正比,但從阿拉伯芥的研究中卻發現「不全然如此」。

團隊發現,在同一個乾旱環境下,不同品系阿拉伯芥的的脯胺酸累積量差異可高達十倍,這是因為某些阿拉伯芥品系,其「脯胺酸合成」P5CS1 的基因有特定同一型的基因變異,這個變異會導致「脯胺酸合成」基因的RNA被不正常剪接,因而無法製造出能發揮功能的「脯胺酸合成」。

這個發現也意味著脯胺酸含量變化的調控,對於植物在適應環境中不同水分與溫度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換言之,如果我們想透過生物技術來改造農作物耐旱性,就可從脯胺酸代謝調控機制來著手,藉此讓易有乾旱發生的非洲大地也能孕育出欣欣向榮的大片綠田。

「科學研究要具備高度創造力與耐心,因為十次實驗中,可能有九次都是失敗的,」涂世隆表示,科學研究往往無法預測結果為何,只能埋頭做下去,雖然難免會歷經失敗,但也正因有九次的失敗經驗累積,才能成就一次的成功。他也鼓勵有心從事科學研究的年輕學子,要保有不輕易放棄的毅力與熱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