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這是佛教的「方便法門」。民國初年豐子愷畫的《護生畫集》,一直被視為佛教最早、老少咸宜的文圖書類。近年來,台灣佛教一片蓬勃的同時,許多佛教單位除了傳統的傳記、圖文童話,也相繼出版了漫畫、圖畫書,讓
佛教兒童讀物出版,跟著社會型態轉變而有新的相貌。
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七-二十二日,高雄宏法寺開證法師佛的教慈恩育幼院基金會,在台南妙心寺舉辦「慈恩兒童文學研習營」,堪稱佛教界的兒童文學推動與兒童讀物出版先行者;此研習營一直持續到第六屆(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二十六日),其中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四年、一九八五年在佳冬慈恩寺舉辦;一九八六年在則關仔嶺大仙寺舉辦;同時,該基金會也推出不少的兒童讀物。
此外,和裕、法喜、法鼓文化、慈濟等出版社與佛陀教育基金會、文殊、普音文化公司,不論是經典的改寫或現代創作,相繼在童書市場行成另一股「出版風」。
佛光出版社慈惠法師的《好兒童故事》,以慈悲,智慧、人生財富以及愛為主題,七十二篇故事皆附「小故事大啟示」,適合親子共讀討論。相繼出版的《百喻經圖畫書》、《畫說十大弟子》,尤其《佛教高僧漫畫全集》,是策畫兩年多時間,預計出版一百本一百位高僧,是貫穿二千多年的時空,從原始時代到近代;從印度、中國到日本、韓國,包含八大宗派,在各種弘法事業上卓有貢獻的重要高僧。
圖畫˙故事書 享讀
閱讀輕鬆 心靈深耕
我特別喜愛的書,是選擇所有知識中,最艱深的,也是最必要的,把它啟發給兒童的書,也就是認識人性──人類心情的書。
——法國著名的文學史專家
保羅‧亞哲爾
吸引兒童閱讀,讓兒童享受閱讀,是圖畫書出版的本意,而一本兒童最先發生興趣的書,也極可能是影響他人生的一本重要的書。
兒童讀物除了文字、圖文書類,對低幼兒童來說,漫畫書與圖畫書,更是具吸引力、引導進入閱讀與思考的重要橋梁。民國初年豐子愷因與弘一法師相約,以漫畫畫了一系列的《護生畫集》,將護生的情感表現在每一筆的線條中,教導戒殺放生,讓老少讀者都能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價值與可貴,至今仍然感人。
八○年代以來,圖文並茂的佛教兒童故事漸漸出現在坊間,包括佛光出版社的《佛教童話集》;慈恩出版社《中國偉大的出家人》、《佛的本生故事》、《佛化弟子的故事》、《佛教童話》;和裕出版的《佛教聖眾因緣集》、《了凡四訓》改寫的《了凡叔叔說故事》;文殊出版社的《佛教童話全集》共八冊,收錄了佛經及中國、日本各家的童話作品,不限於佛經的改寫,內容相當豐富。
精美的圖像 輕鬆閱讀
圖畫書中,普音出版的《九色鹿》、《鳥銜花》是有聲圖畫書,融合文字、圖畫、音樂三重創作;東初出版《大家的媽媽》突破傳統觀世音菩薩的畫法,以兒童的眼光來畫觀世音菩薩,創意與童趣十足,同時表達了觀世音菩薩慈母的形象,拉近菩薩與孩子間的距離。
除了古典寓言故事之外,也有現代的寓言創作,法喜出版以古典小說人物,出版一套《佛教兒童寓言叢書》,包括《孫悟空找脾氣》、《豬八戒戒樂子》、《沙悟淨求清淨》、《傲慢的牛魔王》、《多疑的鐵扇公主》。另外《奇妙的寶山》描寫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提供豐富的想像空間,讓孩子領會極樂世界的美妙,而只有誠實的人能享受這寶山。
人間有愛 長養菩提心
佛光出版社以漫畫形式出版了《佛光漫畫系列叢書》,包括《佛陀的一生》、《大願地藏王菩薩畫傳》、《菩提達摩》、《南海觀音大士》、《金山活佛》、《鳩摩羅什》、《玉琳國師》等。
法鼓文化的《高僧小說》系列,以生動感人且幽默有趣的文筆,表現出歷代高僧的精彩傳奇;《我的佛菩薩》叢書則讓兒童在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建立內在自信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絕版已久、巨龍出版的《人間有愛》系列,這一套結合環保意識,啟發愛心的圖畫書,每個故事的素材都來自真實人間的新聞報導,故事後並附上事件的圖片,深具說服力,包括《水牛奧奧》、《還有誰會來?》、《小鯨魚游大海》、《電線杆裡的小貓》、《好寶貝搬家》,邀請兒童文學作家謝武彰等,文字淺白、優美,故事結構完整,充滿節奏,圖畫精采;處處流露佛教慈悲護生的精神,雖不談因果報應,字裡行間卻啟發孩子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天性。